《星际穿越》的书架上为什么会有这些书?

日前,随着克里斯托弗·诺兰执导的电影《星际穿越》的热映,诗歌、物理原理等各种细节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影的开头,少女墨菲试图解密那些看似从书架上随机掉落的书籍。她坚信她所谓的“鬼魂”是在用书传递信息。

事实上,诺兰确实别有用心:他为墨菲的书架选择的书籍不仅与影片中的人物一致,还传达了他自己的思想世界。从这些书目中可以看出,正是这些文学作品激发了诺兰的电影想法。女生墨菲的书架,上面的书好像是随意的道具,被有心的网友翻出来了。原来这些“道具”传递了很多信息,被称为诺兰的“心机”。

这些作品启发了这部电影。

有网友表示,在影片上映前的预告片截图中也发现了6本书,他们推测诺兰是想讲述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有人说这些书是诺兰别有用心的结果。他为墨菲选择的书籍不仅与影片中的人物一致,还传达了他自己的思想世界。即使从这些书目中,我们也能看出是哪些文学作品启发了诺兰导演这部电影。

不过,科学松鼠会成员猛犸告诉华商报记者:“书架的布置要符合人物的背景,隐含着主角的阅读偏好。主人公不愿意做农民,但他仍然渴望成为工程师和宇航员的知识分子。剧中有一句台词他不属于地球,而是属于地球之外。就是这个意思。”

网友“胖胖”说:“我个人认为书籍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工具。用书架上的书传递电影中五维空间的知识来拯救人类,很有意义。”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夏烈也认为:“导演用这个情节告诉大家,家里的书架只是最神秘的东西,主角女儿说的鬼。这本书承载了人类的文明和记忆。在影片中,他们最后的交流渠道是一个书架。书架两端是父女。”书评人蔡朝阳谈到了诺兰书中与时间相关的话题。他认为:“人类有寻找永恒的冲动。人类所有的关心都是关于永恒和时间。知识对世界的解释有很多。科学是用来解释的,作家用文学语言和哲学语言来象征和隐喻,都是对世界的看法。大家都在说时空,人类,永恒,表面是科幻电影。其实是一个哲学命题,导演不负责解释,因为电影和文学往往表现的是没有被科学证实的东西。”

书中有大量的比喻,知识不足以理解。

这个书单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伊恩·班克斯的《捕蜂人》,玛德琳·恩格尔的《时间的皱纹》,还有阿尔伯特的《平坦的乡村》...看到这些标题,北京万圣节书店的创始人刘苏里笑着说,他从来没有读过,有些只是听说过。“三年前看了托马斯·品钦的《万有引力彩虹》,看不懂。有点像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芬尼根守灵》。有很多比喻,所以我知道的不够多,也不一定知道的足够多。”

记者把这个书单发给一些书评人,几乎没有人看过。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夏烈告诉华商报记者:“这些书是分门别类的。第一类是硬科幻,是关于标准物理的学术著作,还有科普作品,专业性很强,需要相对专业的背景或者长期阅读科幻小说的背景才能理解;第二类是软科幻,比如以科幻为背景的推理小说和言情小说。这类书一般以科幻小说为基础,以内在感官或科幻背景讲述一个故事;第三类是文学大师留下的世界文学经典,如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这类书的特点是富有想象力,比如博尔赫斯的《迷宫》,充满悬念。"

科幻文学将是未来的主流文学样式。

从电影《盗梦空间》开始,诺兰的科学瘾已经开始影响很多人的欣赏习惯,甚至阅读习惯。“主任是一个有科学爱好的人。从书中可以看出,一本是关于宇宙学的,一本是物理学的。虽然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但也有区别。另一个是潜意识和心理,他广泛而持续的阅读也影响了他的整个导演思维和导演艺术”,夏烈认为这其实包含了另一种倾向,即未来主流文学风格的变化。“科幻文学、奇幻文学和生态文学,我认为它们将是未来的主流文学样式。当国内外科幻“合谋”的时候,这股潮流就开始了。原因是中国观众和读者的原创阅读水平太老了,比如言情、武侠、网文。他们对智商的挑战不高,起到满足我们休闲娱乐的作用。当它们大量充斥在网络上时,将会适得其反。读者需要挑战智力和一些高难度的作品。科幻,尤其是硬科幻,有一种刺激感,逼着你努力去接近它。”

另一方面,夏烈认为与时代发展有关。“科学猜想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如果大家都不研究技术和时代的融合,就会落后。整个世界的生活都在与技术融合,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必须感受技术,了解技术。这是前兆。比如科学松鼠,可以嵌入很多年轻人的生活。转型已经开始了,大家不要心急。大片的直接刺激,书本的比喻,自然会给你补课,新媒体转载的知识点也会让我们学得更快。”

但是,夏烈强调了一点。“唯一要提醒的是,中国创作科学幻想的作家太少,像刘这样写《三体》的作家就更少了。而且他是理工科出身,希望有更多的人感兴趣,能够参与进来。这一点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