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欧美日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0年,欧盟、美国、日本仍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中欧贸易额达到4797.1亿美元,增长31.8%;中美贸易额3853.4亿美元,增长29.2%;中日贸易额2977.7亿美元,增长30.2%。 一、欧盟在中国外贸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特别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以欧盟东扩为契机,这一良好愿望得以提前实现。随着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欧盟对华投资也保持着良好的势头,欧盟是中国累计第四大实际投资方,仅低于香港地区、美国和日本。
欧盟是我累计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近年来欧盟继续保持我国最大技术来源国的地位。我从欧盟引进技术中,技术费用比例越来越大,引进技术的质量有明显提高。
从贸易结构的互补性、引资的质量与结构、技术引进的质量与水平三个方面综合来看,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质量效益水平要高于我对美、对日的水平。正如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所说,如果把中国的经济发展比作一枚需要贸易、投资、科技这3个引擎来助推的火箭,那么,欧盟则扮演了“为每个引擎增加推动力”的角色。因此,更应进一步加强双边的经贸合作。 二、美国在中国外贸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2004年,美国从中国的进口额达2000亿美元,多数进口产品属于消费品,中国企业基本已经占据了美国的消费品进口市场。2004年,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所占的比例分别为:运动品81%,鞋68%,家具42%,电子设备22%,服装20%。 作为美国主要的消费品进口国,中国的进口产品占美国个人消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为:服装和鞋10%,家具和家居用品6%。除了食品和能源,服装、鞋、家具和家居用品***占个人消费支出的10%。 中国产品在美国的个人消费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却对美国的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该指标是美联储评估通胀的首选指标。与消费者价格指数不同,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影响到了消费模式的改变。也就是说,因为中国产品占总的个人消费支出的2%,除了食品和能源,中国产品也占到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的2%。然而,中国在美国的消费品市场上起到了价格的引导作用,因此,中国产品决定着美国市场上的同类产品的价格,这是由价格竞争的特性决定的。因为价格竞争,中国产品对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的影响已经超过了2%。当中国进口产品的名义开销占2%时,中国进口产品价格增长20%,将推动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上升0.4个百分点。 2005年一季度,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纺织品实行进口限制。2005年一季度比2004年同期美国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上涨到1.7%。 如果美国对所有中国的进口产品全面征收关税,或者对人民币进行重新评估,将导致核心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更高。尽管其他的国家能够提供比中国更低廉的产品,但是没有一个国家拥有和中国一样强大的产业能力。中国的进口牵制了美国的物价上涨,任何进口成本的增加都将使美国的通胀水平更高。 三、日本在中国外贸的地位和作用 中日经济关系非常紧密,虽然有些问题,但没有大的贸易摩擦,呈坚定发展的势头。 第一,世界经济呈现增长,中国向世界市场供应的产品增加。对此,日本对中国的关键零部件的出口不断增加。第二,中国国内对日本产品的需求旺盛,汽车及数码家电产品等出口稳步增长。第三,企业内部国际分工及生产工序间分工进一步取得进展。由于价格及性能的原因,生产基地的割据状态进一步推进,因此不得不从日本进口在中国当地难以采购的半导体等电子零部件、汽车相关零配件及构件等高附加值产品,造成日本出口增加。另外,预计从中国进口普通用品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