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大渡河的理由

大渡河影评

本片由林农、王亚彪执导,1980上映。

故事背景发生在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队伍来到金沙江与大渡河重叠的山川之间。几十万国民党中央军和军阀武装围追堵截,蒋介石的飞机也飞向川军首长司令部。决定中国命运的两股势力即将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展开对抗,部署佯攻大树堡,秘密渡过安顺场。红军进入冕宁县后,严格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反动政权关押的群众,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后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强渡大渡河的战斗中,毛泽东主席等人及时作出灵活安排,一面配合,一面继续制造在安顺场渡河的假象,同时又制造泸定桥作为渡河点。后来刘伯承佯攻雅安,以成都为直接例子,迷惑川军,抽调川军208旅,固守泸定。等到蒋介石认清真相的时候,我军已经占领了桥头堡,把敌人推到了对岸,迅速取得胜利。

“金沙江打云崖暖,大渡桥铁栏寒”的《长征》诗完美印证了红军长征时强渡大渡河的壮举,电影《大渡河》也完美还原了当时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场景。除了激动人心的战争场面,电影还有美丽的山景,让人在欣赏电影的同时。虽然是上个世纪的老片,但导演林农和王亚彪把电影胶片的优点发挥到了极致。上世纪80年代初,大渡河的景色是天然的、未经雕琢的。天空蓝得像水,水色清澈,激流随着波浪从峡谷中滚滚而下,蓝天上挂着朵朵白云,漫山遍野的绿色一望无际。

当然,影片除了讲述红军长征的历史,也让人陷入深深的沉思。为什么在上个世纪的艰苦条件下,还能找到能为国吃苦,能为国牺牲的人?为什么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当下,虽然口口声声说爱国,说艰苦奋斗,却连长征精神都总结不出来?为什么上个世纪爱国电影还处于繁荣时期,现在却销声匿迹了?为什么我们年轻人只有看这种爱国电影才能激发爱国热情?而这点小小的爱国热情又能持续多久?

我认为,一部爱国主义电影并不能完全概括那段历史。那些在长征和漫长岁月中逐渐消失的英雄们,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迹,也许只有在一些人的回忆录中,我们才知道。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新时期,但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们应该了解这段历史,熟悉这段历史,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团结互助、锲而不舍、攻坚克难的长征精神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