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的南京话有多奇怪?
解放前的老南京话就是现在的六合话,也就是明清时期的南京官话。南京在很久以前的古代应该是讲吴语的,但明朝定都南京后,由于朱元璋是安徽人,大量移民从北方而来,汇成当时的“南京都市圈”,包括现在的南京市区、六合、浦口、江宁、溧水。因为统治阶级说江淮方言,南京的吴语最后消失了,现在只在高淳留存。虽然南京的吴语已经基本消失,但在六合、浦口、江宁、溧水等地的方言中仍能找到吴语的痕迹,如“曲”读作“调”,“哥”读作“果果”。我们现在听到的“南京话”是近几年的产物,已经完全“普通话化”,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那是因为南京的80后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北方(如满洲、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移民二代。他们的父母来到南京后,将普通话和老南京话融合,就出现了我们现在听到的南京话。因为这种新的南京话非常易学易懂,大家纷纷效仿。但如果爷爷奶奶在南京长大,他们的孙子应该能听懂电影里的老南京话,但移民二代可能就听不懂了。影片中的老南京话在南京的夫子庙、六合、浦口、江宁等地依然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