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指的是哪三思
三思指的是哪三思介绍如下:
三思是指思危,思退,思变。
1、思危。
“思危”指的是要思考之前做的事情不对的地方,十分危险的地方;
2、思退。
“思退”指的是知道危险的地方,就要退回到安全的地方等待机会;
3、思变。
“思变”指的是一旦有机会,就要努力抓住这个机会去改变当前的处境。俗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凡事都需要变化。
三思的出处:
三思出自《论语·公冶长》,圣人孔子就说过”三思而后行”,意思告诉我们做事,要先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译文:季文子每件事思考三次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再借鉴以往的经验就可以了。”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对于自我修养、思想反思和道德准则的建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言语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辨,历久弥新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论语》介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先秦至战国时期儒家大师孔子及其弟子言论、行事等经历记录而成。《论语》是典型的先秦文献,于汉代时传世。与其他相比,《论语》不是一本理论性的著作,而是以笔记的形式记载孔子的言行,着重强调一个人的行为和德行,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论语》***有20篇,包括学、政、友、言、说、颜渊、子罕、哀公、述而、泰伯、雍也、述义、八佾、里仁、公冶长、乡党、先进、颜回、子张、僖公、公山、宪问等章节。其中,学是第一篇,同时也是《论语》的起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被视为儒家思想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