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确诊病例为护士
作为一名在临床工作半年的护士,我想来说说自己的感受
?文/情鱼
还记得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那个时候的我呀,对自己的未来从事的职业应该是翻译、律师,或者是作为一名都市白领,坐在高楼里喝着咖啡敲打着电脑键盘看着文件。
绝不会是医疗行业,结果事与愿违,我报了护理专业,怎么说呢,一开始根本不知道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真正的接触了之后内心最大的感受就是书真多,背不完的内容,考不完的实验操作。
一个女孩子还要解剖小白兔、蟾蜍和小白鼠。
至今都记得,第一次取兔子的耳缘静脉血,我小心翼翼地朝兔子的耳朵划了一刀,流的血并不是很多,还结痂了。老师见状,直接拿起工具刀,在兔子的耳朵多划了两刀,兔子的大耳朵一下子变红了,把我吓了一跳。
当时觉得老师好残忍,但我心里其实也想像他那样干脆利落。大二开始学护理学基础,知识点细碎,又和临床息息相关,各种护理操作考试看似简单,但又需要耐心、细心付出。
也是在这时候,我认为这个专业理论和实践是1:1,不分伯仲。
但当我真正的接触了临床,才发现专业课把我淹没在知识的海洋里,在学校自觉很努力、很认真,学到了很多的理论知识,真正去到临床实践时,发现自己所学挺烂,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
当我刚成为一名实习生。
2018年,怀着憧憬和喜悦,我终于可以去自己心心念念的医院实习——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实习的第一科室是急诊科,前两天都是在抢救室工作,第一天就遇到了抢救,我当时正在熟悉环境,熟悉物品的放置处,只是转个身的功夫,就来了一个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人。
一下子,老师们迅速而有序的赶到复苏室,上心电监护、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抽血、拉心电图等等,每项操作都配合的整齐又有节奏,而我当时就像个局外人,完全不知道干什么。
只能站在那里干看着。
再看看老师们,镇定自若、不慌不乱,摆好心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是他们同事之间合作的默契。好几个瞬间,我特别想冲上去帮忙,但又想想,我能做什么呢?我会什么呢?
脑子一片空白,怕自己的一个小小举动会给老师们带来麻烦。也是在这些犹豫的瞬间里,我深刻体会到自己在生命面前的渺小,想得再多,体会再多,始终无能为力。
在急诊科实习的一个月里,我经常感到焦虑和压力,从抢救室到预检台再到输液室和留观室,学习了很多的护理操作,老师也给我讲了很多理论,并在我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
一开始我总是犹犹豫豫和小心翼翼,但又特别想去操作,我知道实践对于护士来说非常重要,敢于尝试、坚持尝试,才会熟能生巧。
当时我记得我的第一个护理操作是静脉采血,那时我很害怕这个操作,担心静脉选不好,自己的表现不好让病人不满意,做的多却进步很慢。
事实证明,对于之前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事情,过多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在实际操作之前,老师很细致的向我讲解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在前几位病人的抽血过程中给我认真、耐心演示了步骤,然后十分鼓励我去给病人采血。
忍住内心的恐惧,我从核对医嘱、打印标签、贴标签,到自身准备、用物准备、环境准备,向病人解释抽血目的取得患者的理解和相关配合。
然后再找静脉、消毒、穿刺到拔针,一系列流程下来,有点笨手笨脚,但老师一直在肯定我,病人也没有说不好的。
后来的每一个病人,我都在独立完成静脉采血这项操作,老师则是在旁边默默看着我,十几个病人下来,我对操作流程慢慢熟悉且连贯起来,相比刚开始的焦虑和担心,心里落差并没有那么大,反而是慢慢的成就感。
但在进行这项操作时,也并不是每个病人都成功采到血,我有三个病人没有成功采到血,在针穿刺进去没有看到回血的瞬间,我很害怕紧张和无助,害怕病人会抱怨,紧张的是我要不要尝试第二次操作,无助的是我为什么没有穿刺成功。
最终我还是向病人道歉且进行第二次尝试,如果第二次失败那就求助于老师,而老师也总在我每一次操作之后,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让我自己先找原因,然后她在进行补充。
最后急诊科实习结束之后,我写了五页半的周记,总结在急诊科学习到的东西,期间经历四个病人的抢救,还有两个是我中途赶到抢救室去看到的气管插管和心肺复苏。
每次的抢救都感到自己的渺小和无能为力,也就在无能为力的每个瞬间都让我一直觉得自己不适合待在急诊科,现在想想,在急诊科的经历都很丰富,后来实习的每一个科室,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但都是在急诊科这个科室基础上,去一次,都变得深刻和更加有意义。
当我刚开始工作时。
实习结束正式迎来我的人生转折点,2019年7月,我抱着心情紧张还有对未来充满未知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开始人生的新阶段。
刚工作的我一心想尽快独立工作,想要表现的比别人好,想像实习期间那么投入,每次去操作的时候,我都会有很沉重的压力,只想着成功,或者做不好怎么办?然后每次做的不好,我就下班之后回去哭。
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我相信任何一个刚出来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
不仅如此,我对护理行业充满了情怀,这固然好,但是很容易忽略工作重点,做事丢三落四,都快到下班时间,我手头上的工作都还没有做完。
但我最介意的还是操作差这一方面,因为工作以来,我发现护士这一行业偏技术类,无时无刻在进行操作,反复练习,多次考试,在一次又一次重复工作中成长,这使我变得心态沉稳、理论扎实和技术娴熟。
而我刚开始工作时,经常打不进针,越想提高自己的技术,压力就越大,压力大就会发挥不好,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我思考过为什么,其实心态占很大部分原因,实习期间总是会下意识的依赖老师,经常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操作,如果失败了大不了就找老师,所以,面对病人时,我总是开开心心和轻轻松松,毫无压力,不那么在意结果,这种情况下更容易成功。
后来,我和大学室友去看望了我们的班主任,跟老师讲了工作中的事情,想知道怎么才能提高操作技能。
老师说,在她临床工作中就只有唯一一次状态不好,对自己的操作没把握,之后的每一次她都很自信沉稳。?我是相信的,毕竟工作了三年就成为了护士长!她告诉我,不管多忙多急,都不要慌,一定要放好心态。
就好比静脉穿刺,你去做,就是两种结果:失败和成功。
在穿刺之前,去找自己最有把握的那条静脉,而不是抱着我要试一试的心态,这样反而不容易成功,还会影响心情,带来更多的负面影响。
护理工作有个特点是:工作时间固定,但工作量不固定。
每个人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你不能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来评价自己的工作怎么样,重点是你把自己该做的都完成了,没有出错,也没给别人带来不便。
即使是挂盐水慢了一两个人,那又怎么样,并不能证明你不行。?我室友在另一家医院工作,科室稍特殊,一开始她经常操作方面不自信,好在科室工作节奏不是又急又快那种的,搭班老师也会指导她怎么去工作效率会更高,成长会更快。?几个月后,她就慢慢懂得了,无论是在进行静脉采血还是浅静脉留置之前,一定要静下心来找自己最有把握的静脉,找准了去操作,成功率很高,还会给她自信。要是心里没底就请教老师,绝对不要硬着头皮,浪费时间又对病人血管不好。?后来,我工作时尝试了这个方法,做之前先不去想结果,静下心来找自己最有把握的静脉,找准了再操作,很管用!
即使不是每次都一针见血,但成功率提高了不少。遇到失败的情况,不会像之前一样很难过、很过意不去,而是不断总结经验,慢慢提高自己!
时间飞逝,我已经在临床正式工作半年了,本来我过年的假期是七天,这听起来就很知足了。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春节假期延长,护士长在我回杭的前一天重新排了班,于是我又多休息了三天。?
由于休息了十天,上班后,我竟然对流程生疏了,做什么都要犹豫几秒钟,进行有创操作时,感觉要搞砸。
下午来了个新病人,是我负责收的,测量生命体征、采集病史、完成护理记录,宣教完各种注意事项等,就让她去医生办公室找医生看病。
不一会儿,开出了医嘱要行急诊手术,在老师的指导下,我遵医嘱开通静脉通路、采血、用药、做术前准备等,病人因为出血较多有些焦虑,又看到主刀的两位医生比较年轻,忍不住担心起来,不停地问我“病情严重不严重。”,“怎么突然要手术?”“年轻医生可以吗?”诸如此类的问题。
我一边在认真找静脉打针,一边耐心回答病人的疑问,此时心里正没底呢。突然来一句:“你是不是实习护士?”
这下我有些不服气了,直接展示出了自己的工作牌,心里也有点难过。?“我们医务人员干这一行,对自己还是很有自信的,大家都是一点一点成长过来的,为的就是更好地医治和护理病人,再苦再累,只要能收到一句感谢,哪怕是只有一句,就够了。经验再好的医生和护士,也不是神,对于病人的担忧,我们也会有压力。你看着医生们年轻,但是能进这家医院就说明他们是可以的,一个人的优秀不在于年龄,而是能力、努力、成绩,还有很多我没提及的方面。”?
“很多人都会经历年轻这个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也要接收不少质疑和否定,如果你试着相信他们一次,你就知道他们技术行不行?”我边找血管边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病人没有继续说话了,但是她选了一条静脉让我穿刺,她觉得很直很明显,其实很细也很瘪塌。
一整天没吃东西,又持续出血,即使是扎了比较久的压脉带,她的血管依旧不充盈。而且对于扎压脉带的时间是有规定的,我不能依靠长时间扎压脉带来等待静脉充盈。?我尊重病人的要求,对她选择的静脉进行穿刺,其实我心里知道肯定是失败的。我自己评估了病人的情况,找了病人的血管,虽然没有找到自己最有把握的血管,但我确认病人选的这条血管我没有多少信心。?
自工作以来,我一直在摸索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有了一点头绪的时候,以为是到达了下一步。
其实只是刚刚开始,实际情况中要结合多种因素,比如病人的想法、病人的身体状态等,自己要做的就是拿着最基本的方法,去在各种情形下尝试、挑战,积累经验。
? 曾有位老师对我说“我们干的是“良心活儿”,每天都在与生命打交道,即使是常年累月地在临床积累经验,也没有哪个人敢说自己可以轻松应对各种突发情况,甚至是干得越久越心慌。”?因为年轻时多得是“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未知和新鲜感,总想去探索。慢慢地,发现生命是真的脆弱,可能是在一次睡梦中再也没有醒过来,可能是晕倒在厕所再也没有恢复意识,可能是误食了过敏的食物来不及抢救。?生命就是争分夺秒,但多得是来不及和无能为力!如果对所经历的感到幸运,这还只是刚刚开始,在临床工作中,选择坚持下去才是漫漫长路!?我希望,在临床工作中每天能一进步点点,在每一次的尝试和挑战中去提高自己,对每一次的回顾都有所得所思。
疫情面前,我要做勇敢有担当的医务人员。
2020年的春节很不一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来袭,点状暴发,全面开展,全国人民在不安和揪心中过年。
以往中国人过年,家人团聚、朋友结伴、走亲窜户,热热闹闹,是走动起来的欢乐、祥和。?但大规模流动、大范围聚集,很容易增加疾病传染的概率,我们不知道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是否安全,也不知道他们和谁有过接触。
起初,朋友圈都在转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无事少走动、不要传播谣言等信息,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疫情的具体情况。
拿我在山西农村老家来说,我是腊月二十八回家的,在这之前我的父母就听说了相关消息,聊起来,最形象的解释就是“就像当年非典一样”。?劝说他们勤洗手、作息规律、保暖、戴口罩、不要乱走动等小事,看似简单几句,竟然把我给难哭了。
与2003年那场“非典”比起来,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更快、医疗技术和卫生条件更好、人才更多,但疫情并不比那时候轻。
或许是当年的“非典事件”给父母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以致于现在无论是面对了什么样的事情,他们都相信一切会好起来的。?
记得“非典”那年,我上一年级,教室里天天用醋给空气消毒,每位学生都要自带口杯,学校会在上午和下午熬汤药,人人有份,由大师傅负责盛好到各自的杯子里。?直到现在,我都能记得那股汤药的味道,苦涩微甜,唇齿留甘。突然有一天,老师把我叫到教室外面,告诉我下午不要来了,我妈妈住院了,可能是非典型肺炎,为了大家的安全,我要呆在家里。
当时的我乖乖回家了,奶奶十分不服气,我一个小女孩健健康康,怎么就不安全了?事实上我妈当年是慢性胃炎,引起了发烧,发烧的病人都要隔离起来,于是我妈住了几天的院。大家知道以后,议论纷纷,一直说我妈可能是得了“非典”。?
幸运的是,当年全家安全,中国战胜了病魔。可每每想起这件事,心里都是后怕,我多怕最亲的人离开,不光是我,我妈每次说起这件事,总是气愤和无奈。
如今,疫情仍在继续,确诊病例、死亡人数、医疗物资、疫情药物研发情况等成了大家时刻关注的事情,刚开始觉得会很快迎来春暖花开,现实却是不容乐观。?政府组织网上诊断,各地派医护人员支援武汉,不少爱心人士为武汉捐款,武汉新建医院,哪哪儿都开始限制出行,大家纷纷自觉呆在各自家里,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更是为祖国出力。
作为一名护士,春节期间虽没有奋斗在临床,但我很关心那里的情况。在千里之外,我看到所在医院派出逆行者和提供医疗物资,院领导和中层干部全部上班,并增加了过年值班的人员。?
二十九、三十、初一这三天,朋友圈都是对逆行者的祝福,工作一两年的学姐主动报名去支援一线;甚至是我的室友,即使工作半年也愿意挺身而出;我的大学老师、实习带教老师、同事不断在朋友圈鼓励他们的学生和战友。
现在我回到临床工作,会更加用心地工作,时刻做好自身防护,勤洗手、戴口罩和帽子、工作期间保持和他人的距离。
照顾好自己是认真工作的前提,遵守医院的各项政策,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关于新冠肺炎的多项培训。?合理利用医疗物资,与同事好好合作,关注病人病情,安抚病人心理,守卫好临床工作。
虽没有奋斗在一线,若需要我的话,随时待命!疫情面前,我自觉且有责任去挺身而出!
疫情无情人有情,没有哪一个医务人员会选择放弃拯救他人生命的机会,但看到有人隐瞒病情,或不如实告知是否去过武汉、是否接触过疑似人群,我知道他们并不完全相信医务人员,也怕自己被隔离起来,不被别人相信。?其实不是这样的,早发现才能更早更好地接受治疗,是帮助自己,也是帮助大家和国家早日战胜疫情。?面对疫情,我和每一位医务人员,都是勇敢而满怀责任感的,请相信我们!大家一起用爱心、信心、责任心,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