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党的内容

1921年到1926年的6年之间,台湾文化协会的文化启蒙运动确实轰动全台湾,使台湾民众有机会吸收新文化、新思想,也加深了台湾人的民族意识。不过,文化协会也因为新思想的蓬勃,有一批青年愈走愈激进(左倾),使得地主阶级的老干部如林献堂、蔡培火等人,开始难以适应,终于导致文化协会的分裂。

回到1920年代,社会主义、马列思想像一朵朵盛开的玫瑰,在俄国革命成功之后的世界花圃绽放,相当夺目动人。当时的青年,好像不「言必称社会主义」,就算不得是一位进步的青年。台湾文化协会就在这种左倾风潮中,面临分裂的局面。 1926年以后,文协内部大致分成3派:一派是保守的右派,以蔡培火、林献堂为首,坚持文协是启蒙运动、文化运动,以知识教化为路线;一派是激进的左派,以连温卿、王敏川为代表,这批「无产青年」高唱农工阶级运动;另外则是中间派的蒋渭水,标榜全民运动,综合各阶层励行全民族的解放运动。

1927年(日本昭和2年)1月,台湾文化协会的临时理事会及临时大会中,以连温卿、王敏川为首的左派势力,掌握了文协的主导权,前述的保守派与中间派退出文协,文协正式分裂。 随著左翼运动的勃兴(新文协、台湾农民组合、台湾***产党等左翼团体大力推动农工运动),台湾民众党的运动路线也因受刺激而日渐阶级运动化,致使内部右翼人士如林献堂、蔡培火、杨肇嘉等退出民众党,另组「台湾地方自治联盟」。而日本当局对於右翼人士退出之後的台湾民众党的左倾迹象,也渐感不安,终于决定出手干预。

1931年2月18日,台湾民众党第四次全体党员大会进行中,台北警察署长突然出现会场,出示「结社禁止命令」,当场声明台湾民众党业已被取缔,命令立刻解散,并同时逮捕蒋渭水等干部16人(翌日释放)。总督府提出禁止台湾民众党的理由指出,「细察民众党向来之行动及这次所修改之纲领政策,其目的在於反对总督政治,宣传阶级斗争。如此妨害日台融和,违背本岛统治大方针之结社,断难容许。」在总督府「妨害安宁秩序」的大帽子下,台湾民众党终於结束了3年又7个月的活动。而蒋渭水也在6个月後的8月5日,因伤寒病逝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