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要杀施琅?

康熙没有杀施琅,施琅最后是善终去世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

施琅的成就

施琅在征伐台湾的过程中,为了国家大业,克服个人恩怨,没有向郑克塽、刘国轩报私仇,反而积极招抚、妥善安置他们,使得台湾能够顺利归降。施琅还亲自撰文至郑成功庙致祭以表敬仰,充分肯定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功绩,体现了他宽阔的胸怀。

统一台湾后,清廷内部对台湾的作用看法发生分歧,许多人认为治理台湾浪费国家财力,可以将台湾人民移居大陆。施琅则是能够认识到台湾重要作用的少数有识之士之一。

施琅坚持台湾断不可放弃,并提出了在台湾设置官兵等治理台湾的具体建议。由于施琅的上疏具体翔实,非常具有说服力,一些大臣逐渐赞同他的建议,促使康熙帝下决心留守台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岛设立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