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年代的幕后制作

从中国有电视剧开始,主旋律和军旅题材作品就一直没有少过。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开放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下,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其中,也包括坚实保卫者——人民军队。电视剧《和平年代》正是成功展现了在和平年代,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军人的位置和选择。虽是主旋律的题材,但形式上却蕴含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因此《和平年代》收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成为中国军旅剧历史上的一面旗帜。正如主人公秦子雄的经典名言“如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只剩下了一名军官,那就是我秦子雄!”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可能还是秦子雄和闻璐的感情之路。一个是军长的千金,一个是铮铮铁骨的军人。两人的原本才子佳人的感情却在和平年代下由于价值观的冲突而最终分道扬镳。剧中闻璐的一段话最能说明这种变化, “一个成熟优秀的男人,只有在战争年代才投身军队,在和平年代就应该找别的位置施展才华。你秦子雄只是个大男孩儿,还不是一个成熟男人。”这番话使秦深有触动,但他冷静思考后回应说:“有一种人面对生活潮流随机应变,另一种人以不变应万变,我就是后一种。”两人最终分道扬镳。编导没有单方面赞美秦的奉献精神,更没有批判闻璐的“不顾大局”,全剧在此戛然而止,把和平时期军人的路向选择问题留给了观众。 《和平年代》的主线清晰,探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潮流中,曾经是主角的军人何以自处的问题。但时时想着点题,有时候就难免着了形迹。

比如第一集里就点出了主题:刚刚从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场上下来的军长闻皓夫(高明)就接到了上级的命令:国家向经济建设转型,军队要为此保驾护航。此前,他的老伴儿已经就桌子上摊着的一份报纸谈了观感:你赶紧学习一下三中全会的精神吧。接下来又通过果农刘金龙和秦子雄围绕保留纪念碑还是开辟水渠的矛盾大做文章,让你时刻都感觉到了编导刻意“激化”矛盾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