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偷袭珍珠港是战术上的成功而战略上的失误?
战术具体到如何赢得一场战斗,而战略则应考虑包括战术、国力、动员能力、外交和经济在内的所有因素。如果有战略上的失误,那么一场战术上的胜利最终也改变不了什么。
从这个角度来看,偷袭珍珠港是一场典型的战术胜利,但这场典型的战争最终因战略失误而失败。
从战术上讲,偷袭珍珠港使日本以极小的代价对美国太平洋舰队造成了几乎毁灭性的打击。在短短两个小时内,2403名美国人丧生,1178人受伤。一艘* * *击中并击沉了8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和8艘辅助舰艇,共计30万吨,使太平洋舰队的作战能力基本瘫痪。188架飞机被完全摧毁(92架是海军战斗机,96架是陆军航空兵军机)。此外,珍珠港基地被摧毁了,它被轰炸摧毁了。
然而,日本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仅损失了29架飞机、一艘伊拉克级潜艇和4艘袖珍潜艇;有55名飞行员和9名潜艇人员死亡。
两笔一对比,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战斗。但这只能算是基本成功,因为日本人的目的不仅仅是这个。日本人想摧毁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不幸的是,它没有成功。美国航母根本不在香港。而且,可能是因为对手是美国,日本比较紧张。攻击前还在调整作战计划,毫无目标的狂轰滥炸。战前准备不足,轰炸时间是周日上午,美军十有八九不在机舱内。更重要的是,它没有炸毁离珍珠港五英里外山上的石油。
这已经很好了,因为这也让日本人在接下来的半年里在东南亚横冲直撞,这让他们松了一大口气。如果太平洋舰队被彻底摧毁,恐怕美国会更晚加入进来。
然而,从战略上讲,这对日本来说是一场彻底的灾难。
第一个方面是让自己陷入多线作战。日本自己也陷入了中国战场的泥潭,大批关东军在东北与苏联对峙。日本很难维持,但日本实际上扩大了战争规模,将战火烧到了东南亚。
第二个方面,日本把美国拉进来,等于给自己增加了很大的麻烦。日本知道对美国没有胜算,但又不得不与美国为敌。
当然,日本人轰炸珍珠港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进攻东南亚,获取战略资源。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我们也知道这只是陆军在与海军竞争中的失败,这才使得海军力量崛起并控制了这一切。事实上,即使它占据了东南亚,有美国和英国在身边,日本能轻易获得这些资源吗?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时的日本早已在军国主义的狂热下迷失了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