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医派的简介
黑龙江地区的医学在古代主要是少数民族医学,至唐代开元年间,黑龙江地区属渤海国,中原地区医学、药物开始传入。金人攻陷北宋后,从中原掠来10万人,中有汉医官,并有中医药医籍传入。据西清《黑龙江外纪》所载,明代以前,满、达呼尔等部族以萨玛(又做萨满)为医。黑龙江省中医兴盛于清季中叶。清初,内地戌黑龙江者甚众,康乾时大兴文字狱,一大批读书世家即流人流寓本省,又绝仕进,遂延医授学。另有流民、移民等,均对黑龙江省文化、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薪火相传,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临证风格。自清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黑龙江省中医学分为六系:一是龙沙系,二是松滨系,三是呼兰系,四是汇通系,五是三大山系,宁古塔系。
三十年代初,上海中国医学院首届毕业生高仲山来哈尔滨创业。他遍访结识了左云亭、刘巧合、安子明、安世泽、高香岩、王子良等中医名宿,于1937年成立了中医学术团体“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并被推选为会长。1941年,他又成立滨江省汉医研究会,并在各县、旗设立滨江省汉医会分会,包括延寿、宾县、苇河、双城、青冈、木兰、呼兰、巴彦、安达、肇东、兰西等各县,由各地有名望的中医担任分会会长。同年创办“哈尔滨汉医学讲习会”,培养出五百余名水平较高的中医,为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创办了《哈尔滨汉医学月刊》、《滨江省汉医学月刊》,在艰苦的条件下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挺起了中医人不屈的脊梁。他们维护着伪满地区民众的健康,又使风雨飘摇的中医学在伪满政权下发扬光大,吹响了龙江中医前进的号角。全体骨干会员将题有“吾道干城”明镜送给高仲山会长,高仲山作为龙江医派之领袖乃是众望所归。
1945年,高仲山被推选为新成立的哈尔滨市国医学会会长,他组织国医学会会员与西医抗疫功勋伍连德,成功防治了日本731细菌部队制造的伤寒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在哈尔滨地区的传播。其后,高仲山先后创立了哈尔滨市中医进修学校、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牡丹江卫生学校、黑龙江省中医学校,为创立黑龙江省中医药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1959年3月17日由黑龙江省中医学校、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卫生学校、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及黑龙江省立医院四个单位合并起来成立了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同年,黑龙江省政府和中***黑龙江省委决定委派卫生厅厅长罗恕、副厅长高仲山等人在黑龙江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创建黑龙江中医学院,高仲山负责具体事务,担任副院长。这标志着黑龙江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正式开始。高仲山多次到全省各地“访贤”,汇集凝聚全省中医界之精英,逐渐形成新时代的黑龙江名中医群体,包括马骥、韩百灵、张琪四大名医、及龙江医派众多著名医家,如于盈科、于瀛涛、毛翼楷、白郡符、华廷芳、刘快虹、吕效临、张金衡、吴惟康、孟广奇、金文华、陈景河、邹德琛、郑侨、赵正元、柯利民、刘青、胡青山、钟育衡、段富津、赵麟阁、高式国、常广丰、黄国昌、樊春洲等。他们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在动荡不安的历史条件下,互相撷取交融,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针灸科等,各成体系,各有学术经验特点,并有论著传世,蕴成了气质独特的龙江医派。凸显了其在北方地区的优势。
龙江医派体现了地域性、学术性、继承性、辐射性、群体性等特点。龙江医派的形成与发展是黑龙江中医药学术界理论产生和创新的土壤;是黑龙江省中医从业者的凝聚中心;是黑龙江中医学术探讨的平台和学术园地;是黑龙江省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核心动力;是引领、传承、传播黑龙江中医学术的主体力量;是黑龙江省中医文化品牌和精神家园;是龙江医药学的特色标志;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黑龙江省的重要地理文化标识。
2010年,正值高仲山先生百年华诞之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组织编写了龙江医派系列丛书之开山之作----《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学术经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对龙江医派学术体系的首次整理和挖掘,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在本书序中评价此项工作谓:“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教授亦在本书序中评价此项工作谓:“对于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促进中医药学科建设与事业的发展,对中医新生力量的培养和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原省委书记、全国终身人大代表孙维本同志得知此项工作后,极为振奋,欣然命笔:“龙江医派,功业辉煌”。相关内容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学术流派研讨会进行了大会交流。
2011年5月,东北网刊载《龙江医派——传承黑龙江中医药文化与学术精华》一文。
2011年5月,中国中医药报刊载《龙江医派的发展》一文。
2011年6月,中***黑龙江省委主办《黑龙江通讯》刊载《龙江医派探源》一文。
2011年6月,台湾最大报纸之一《中国时报》发表文章介绍龙江医派及其创始人高仲山先生。
2011年8月,都市发现报刊载《龙江医派——载北方中医之精华》一文。
2011年10月,举行龙江医派杰出医家华廷芳先生诞辰100百周年纪念大会。
2011年10月10日,黑龙江日报理论版刊载《传承中医文化 振兴龙江医派》一文。
2012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台湾建立“龙江医派台湾分会”。
2012年5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首届“龙江医派”杯英语演讲大赛。
2012年5月,哈尔滨日报刊载《龙江中医成一派》一文。
2012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与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首届“龙江医派杯”中医知识竞赛。
2012年6月,《龙江医派丛书·华廷芳学术经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2年7月,姜德友教授在第八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做题为“加强龙江医派建设、促进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报告。
2012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文化作品《弘扬龙江医派 传承岐黄文化》获全国中医药标志性文化作品三等奖。
2012年9月,《龙江医派现代教育教学研究与探索》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2年9月,龙江医派颂歌完成创作。
2012年9月21日,首届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开幕式。
2012年9月21日,首届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文艺汇演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礼堂成功举行。
2012年9月,第四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
2012年9月,中国中医药报刊载《文化节尽展龙江医派风采》一文。
2012年10月,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义诊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举行。
2012年10月,《龙江医派丛书·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学术经验集》修订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2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第二届“龙江医派杯”中医知识竞赛。
2012年12月,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2012年12月,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成立申请经黑龙江省民政厅批准通过。
2012年12月,举办龙江医派著名医家孟广奇百年诞辰纪念大会。
2012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作品《“盛世龙魂篆岐黄 历久弥坚耀青囊”——龙江医派名老中医简传》喜获“天堰挑战杯”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3年初,《龙江医派丛书》中的《高仲山学术经验集》和《华廷芳学术经验集》两本著作被英国大英图书馆收藏。
2013年3月,生活报刊载《与伍连德齐名的高仲山你有所不知》一文。
2013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深圳基地正式成立。
2013年3月,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被黑龙江省民政厅批准成立。
2013年5月,新晚报刊载《善治复合病“龙医”走进百姓家》一文。
2013年6月,生活报专版刊载《龙江医派奇在哪儿》一文。
2013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启动仪式暨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
2013年7月,龙江医派会刊创刊。
2013年9月,中国中医药报刊载《龙江医派----尽显北疆情怀》一文。
2013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在黑龙江省十区县中医院建立试点工作站。
2013年12月,龙江医派杰出医家马骥先生事迹报告会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
2013年12月,第二届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暨马骥先生诞辰100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
2013年12月,第三届“龙江医派杯”四大经典知识竞赛暨马骥基金颁奖仪式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
2013年12月,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纳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2013年12月,《打造“龙江医派”文化品牌,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获黑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4年1月,《龙江医派丛书·御医传人马骥学术经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