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在一篇文章里写影评。
首先,《如何写影评》这本书在我刚看的时候并不是很有用。后来发现不是书的问题,而是我连电影都看不懂,看的时候也很少做笔记。电影里的布景、色彩、声音、场景调度我都没注意,连电影都看不懂。当然,我不会写影评。发现自己的问题后,开始看两本书,理解电影和电影艺术..
《了解电影》详细讲述了电影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影摄影、场景调度、镜头移动、剪辑等。,就是从微观的角度教你看电影。
而《电影艺术》则回归电影整体,教你从整体上看一部电影,从整体上分析电影的风格和叙事形式。书中还涉及了拍摄前的准备,相机的工作原理,剪辑过程等。总之,看完这本书,你会对一部电影的诞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在本书的最后,详细分析了十部电影,从《西北偏北》到《重庆森林》,再到风格非常强烈的《愤怒的公牛》。此外,还分析了几部纪录片和实验片。通过看电影和看书上的详细分析,我收获很大。喜欢电影的朋友推荐阅读。
先说说写影评前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摄影分为镜头、角度、光影、色彩。
其中,镜头分为大视野、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角度分为仰角、俯角、倾斜角和水平角。
一般俯角会让人物显得卑微,而仰角会增加主体的重要性。但是这个通则不是绝对的。作者在《电影艺术》中说,如果这些技术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其中的含义,那么电影就失去了独特而丰富的特性。所以,我们在分析摄影角度的时候,还是要具体影片具体分析,从整体出发,才能理解每一个镜头的意义。
此外,摄影中的光影、色彩都是导演精心设计和安排的。关注电影中的光影和色彩,对我们解读人物和电影很有帮助。
场景调度大概就是“一切投入场景”,包括灯光、服装、布景、演技等场景中的情况和角色。
场景调度不仅仅是人物背景那么简单,而是直接关系到主题。
我们在关注场景调度的时候,可以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布景中的物体和道具,无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对影片中的人物和情节有特殊意义吗?
2.电影布景中的物件、道具、人物的安排是否有特殊意义?(比如他们挤在一起吗?)
就像电影《没问题》一样,如果你仔细看流氓艺术家秦妙斋的房间,你会发现他房间的柜子还歪着。
这些细节对人物的塑造起到辅助作用。
记叙文是发生在一定时期、一定地点(场所)并具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事件。
顺着剧情的发展,我们很容易理清剧情中的因果关系,分析起来并不难。难的是一个我们在叙事中总能看到,却又容易忽略的因素——重复。重复是理解所有电影的基础。我们应该能观察到整部电影中每件事的重复。这个“重复”可以是台词,可以是音乐的节奏,可以是镜头的移动,可以是人物的行为,可以是故事,可以是一个物体,可以是某种颜色,可以是某个地方等等。
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重复模式,与电影中的一些精彩瞬间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某件事的重要性和象征意义。
比如《求生不得》中反复出现的橘子和面具。
还有电影《燃烧》中反复出现的猫、塑料棚、水井。
以及经典电影《甜蜜蜜》中反复播放的邓丽君的歌曲。每当这首歌响起,李晓军和李乔的关系总会走向另一个阶段。
虽然这种模式被称为重复,但它很少是完全相同的重复。比如《将死求生》里的橘子本来是在陆受益人手里的,但是陆受益人死后,橘子又出现在黄毛手里,所以橘子也象征着责任的转移。
当我们第一次看一部电影的时候,要思考哪些元素一直在反复强调某个观点,这是分析一部电影的意义的第一步。
除了以上基本的电影知识,摄影机的动作、影片的剪辑、影片的声音都决定了一部影片的风格,这是我们在观影时要注意的。
说完了看电影前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再来说说写影评的好处。
在《如何写影评》中,作者列举了以下几点:
1.对自己的观影体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向读者解释或介绍他们可能不知道的一部电影、电影人或一组电影的相关知识。
3.通过比较这两部电影,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电影。
4.将电影与其他文化领域联系起来,以阐明一种文化以及根植于这种文化的电影。
不管我们写影评是不是为了挣钱,经常看电影写影评会让我们的批判和判断更加敏锐。对于喜欢写作的朋友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练习写作的方法,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思维的方法。
接下来说一下写影评的步骤。
带着写影评的目的,我们在第一部电影的时候会很难受,因为你无法决定什么值得写,什么不值得写。
所以第一次看电影的时候,我们暂时放弃写影评的想法,把重点放在以下两个问题上。
1.注意哪些元素一直在反复强调某一点。
2.注意电影中哪些情节打动了你。
当你第二次看电影时,你需要做详细的笔记。笔记不仅要记录影片中的人物和内容,还要记录镜头本身及其摄影技术,以及如何通过摄影角度、灯光、景深、剪辑技巧来表达内容。
在《电影艺术》这本书里,还介绍了一种记笔记的方法,这也是一种分析电影的方法——分段法。
图为“电影艺术”分段表截图。
其中数字代表主场景,字母代表场景中的事件。这种分割方式看似啰嗦,实际上会帮助我们对整部影片有更清晰的认识,理清影片的整体结构。通过分段表,你会发现电影设计的整体感。养成详细分段分析的习惯,对我们理解影片的整体风格很有帮助。
看电影不知道怎么做笔记的同学可以参考这个方法。看了很多遍电影,明确影评主题后,就可以对关键场景做更详细的笔记了。
在第二次甚至多次看电影的时候,我们应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是我们找到影评主题的好方法。
1.片名和影片情节有什么关系?
2.电影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开场?
3.这部电影和其他电影有什么异同(可以想想同一个导演的其他电影或者同类型的其他电影)
4.电影为什么以这样的画面结尾?
5.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拍摄的?
6.哪三四个镜头最重要?
以上问题可能一时半会儿没有确切的答案,但思考一下,对我们理解电影、写影评还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在写作部分实现。
在《电影的艺术》中,作者总结了一个简单的电影批评框架。
首先,开发一个你将在文章中解释和证明的主题。
当你开始回顾和补充笔记时,文章的论点和主题就会自动浮现出来。
影评的主题可以是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讨论人性对立面的交锋。我们可以讨论一个社会问题,影片中发人深省的道德或哲学问题,导演与众不同的风格,影片中透露出的婚恋观。
确定主题后,可以在第一段介绍影片的背景,或者举具体例子引出文章主题。
第二,多找论据支持你文章的主题。
这时候你的电影笔记就派上用场了,你可以从中找到你的论点。再看一遍《如何写影评》里的自测题,你的答案可能是你文章的论点,也可能是用来装点你的文章。
1.片名和影片情节有什么关系?
2.电影为什么以这种方式开场?
3.这部电影和其他电影有什么异同(可以想想同一个导演的其他电影或者同类型的其他电影)
4.电影为什么以这样的画面结尾?
5.这部电影是什么时候拍摄的?
6.哪三四个镜头最重要?
该部分可以是一个段落或多个段落。简而言之,就是用有代表性的情节或台词来论证你文章的主题。
第三,重申论点并讨论其含义。
再次重申你的论点。重述论点的方式可以是一句台词,一张图片,或者一个发人深省的总结。最好能在文章结尾找到有力的一句话。
下面两个问题可以帮助你再次理清文章的脉络。
1.你有争论吗?是在第一段还是第二段结尾说清楚?
2.文章开头有没有让渎职者清楚地知道你的论点?结尾段落是否重申了论点并给出了有力的结束语?
上面给出的写影评的框架,新手可以参考。随着我们写的越来越多,影评可以发展出多种写作方式,没必要拘泥于这个框架。
能否写出好的影评,关系到一个人的艺术感受、电影知识积累和写作能力。所以电影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懂。在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之后,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电影来提高我们的艺术感觉。随着影片越来越多,我们会对影片的异同越来越敏感,从而快速提出正确的问题,找到写影评的主题。
最后引用《文心雕龙》中的一句话:“凡练千曲而后悟人生,观千剑而后知器,故圆照之象应先学。”
这句话很适合写影评。电影没有天才,看电影的量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