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最苛刻的中国建设者是谁?

被称为最苛刻最严谨的中国建设者是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

中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它的建设者也具有崇高的品质,他应该是一个爱国大公无私为人民。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历经了22年的风雨后,巨型“天眼”终于向世界睁开,让中国的射电天文学一举领先世界水平10到20年。

然而,就在“中国天眼”运行将满一年、首批成果即将出炉的时候,那位将毕生心血都奉献给了“天眼”、被尊为“中国天眼之父”的老人——却再也看不到这一切了。

他就是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72岁的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仁东。

南仁东,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工程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是射电天体物理、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打造了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天眼”。

1984年始,南仁东使用国际甚长基线网对活动星系核进行系统观测研究。在这一领域的早期发展阶段,主持完成欧洲及全球网十余次观测。首次在国际上应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了丰富的天体物理成果;VLBI混合成图,达到当时国际最高动态范围水平。建立起了国内相关后图像处理中心,使80年代国内进行VLBI数据分析成为可能。多年的突出成果得到国际同行赞誉和认可,2006年当选国际天文学会射电专业部主席。

1994年始,他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台址,建设巨型球面望远镜作为国际SKA的单元,启动贵州选址。14年艰苦创业,任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主持完成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主编科学目标,指导了各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其模型试验。

而就在FAST运行即满一年之际,这位为国奉献一生的老人,却于2017年9月15日因病逝世。天眼即将真正意义上睁开,而南仁东老先生,却再也不能睁眼看到他为之辛劳了22年之久的成果。

72岁的南仁东,把仿佛挥洒不完的精力留给了“中国天眼”——世界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某种程度上,他成就了FAST,FAST也成就了他。

回顾南老一生,无时无刻不在一心为国、为天文界做奉献。

淡泊名利,一心为国

这位驰骋于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曾得到美国、日本天文界的青睐,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当时他一年的工资,只等于国外一天的工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将全身心倾注于这个“超级天眼”中。能上钢架去拧螺丝,能拿扁铲去削平钢材,也能看示波器,调整设备。2016年9月,FAST工程整体竣工,实现了包括耐疲劳钢索在内的三十多项自主创新的专利成果。而在“中国天眼”落成启用前,南仁东已罹患肺癌,并在手术中伤及声带。他患病后依然带病坚持工作,尽管身体不适合舟车劳顿,仍从北京飞赴贵州,亲眼见证了耗费22年心血的科学工程落成。贵州深山里的FAST正慢慢张开“天眼”探索宇宙,而南仁东老先生却抢救无效于北京时间2017年9月15日23时23分逝世。

南仁东的名字,将永远的印刻在FAST之上;天眼的巨眼,将是南仁东永不熄灭的灼灼目光。

南老已逝,南老未逝!

吃苦拼搏,我辈楷模.

南仁东老先生淡泊名利、精益求精、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国人的心中,他兢兢业业、能吃苦敢拼搏的美好品质实为我辈楷模。

而这样的精神同样也是知用的我们该有的。试问,南老先生70岁高龄尚能为天眼去现场指导修正去前后奔波,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知用每一位成员,又如何做不到呢?

我们该做到,我们能做到,我们也必须做到。

只有知用大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秉承南老先生敢于拼搏、兢兢业业、力求精进、坚毅执着的精神,我们才能将独立的闪光的零件整合为一辆能够承载我们梦想实现我们自我价值的船,才能推动着它前进创造更大的价值。

用拼搏得以扬帆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