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地带回顾

虽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这部电影为我们从多个角度了解病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材料。首先,在生物和非生物之间,人们总是将病毒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它破坏和摧毁生物的能力似乎是无限的。瘟疫、肝炎、艾滋病等骇人听闻的疾病都是病毒入侵的结果。电影中的虚拟病毒就有这样的特点,严重破坏人体细胞。一个小时内,感染细胞周围的细胞将从显微镜的视野中完全消失,不仅是细胞的结构,而且是整个细胞。感染该病的患者早期会出现发烧和咳嗽的症状,并伴有眼泪,两天后会因高烧和溃烂而死亡。一个世纪以来,科学界对病毒定义的看法一直在不断变化。病毒最初被认为是毒药,后来被认为是生命形式,再后来被认为是生化物质。病毒只是一种介于生命和非生命之间的生命体。它的结构非常简单。你可以说它们只是一些有机物质。它是如此简单,它只有核酸分子和蛋白质,甚至只有核酸或只有蛋白质。导致疯牛病的是一种只有蛋白质的物质,说是生命,其实连基因都没有,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繁殖的。如果它不是生物,它可以在细胞中繁殖,引起细胞疾病和死亡。当病毒脱离细胞时,它们不能复制、生长并且没有生命活动,就像无生命的有机物一样。它们所有的生命形式只有在进入其他生命体的活细胞后才能显示出来。第二,历史重演或预言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瘟疫。例如,黑死病在中世纪使欧洲人口减少了四分之一。离我们最近的一次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2500万人在这场灾难中丧生。即使是现在,尽管许多人没有经历过这些恐怖事件,但提起它们时仍然会心有余悸。另一件值得我们注意的事情是,近两年来一些流行病在当地频繁爆发。例如,1998的疯牛病恐慌、2003年的SARS和去年的禽流感传播都与该病毒有关。特别是在2003年,SARS在中国的传播造成了很高的死亡率,一度引起了当地的恐慌,许多地区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因此,公众对病毒的关注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些人甚至担心新的大规模传染病又要来了。看电影《疫情暴发》时,沃尔夫冈·彼德森导演的远见卓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早在1995年,彼得森就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种致命的传染病。早期症状是高烧、咳嗽、流泪和全身疼痛。这就像非典一样。而且,传播的速度也很快,因为空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播媒介。当然,影片中的病毒杀伤力极强。我很高兴主任的预言没有成真,非典病毒也没有那么聪明。否则,死亡人数可能会上升。影片中的病毒携带者是一只从非洲走私而来的猴子,这可能是受发现艾滋病的启发。20世纪80年代初,在美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后,今天,艾滋病已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发现。再加上性交易和吸毒屡禁不止,艾滋病泛滥成灾。谈到SARS,也证实了在爆发后不久在狸猫中发现了相同的病毒。自上世纪初以来,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而大规模捕杀野生动物,而一些贪吃的人则不惜重金尝试各种野味来饱餐一顿。众所周知,在这个过程中,各种病毒开始在人类群体中悄然传播。当人们听到瘟疫时脸色变得苍白,但他们完全忘记了他们是这场恐慌的罪魁祸首,这是一件可笑而可悲的事情。乔石·w·里德堡曾说:“人类统治地球的最大单一威胁来自病毒。”人类的历史随着瘟疫的历史不断向前发展。这部电影所讲述的可能不是巧合的预言,而只是历史经验的总结。3.《死亡之翼》:高传染性和易变影片中的病毒据说,如果不采取隔离措施,病毒将在48小时内席卷整个美国。在现实中,这种传染性有点夸张,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了解到病毒的传染性不容小觑。众所周知,病毒有多种传播途径。以乙肝病毒为例,它可以通过母婴、体液等途径传播。暴发中的病毒直接通过空气传播,鼠疫的流行在于病毒的广泛传播。同时,我还注意到,早在1967事件发生后,美军就加紧研制针对这种神秘病毒的抗血清。结果当疾病在1995再次抬头时,抗血清失效了!研究结束后,研究人员惊恐地意识到病毒发生了变异,它看起来与原始病毒相同。当仔细观察表面结构时,它已经无法辨认了。病毒的变异也让科学家头疼。有科学家曾半开玩笑地说:“病毒可以在几天内完成相当于人类几万年的进化过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病毒的高度变异性使得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面临巨大压力。有时一种药物刚刚进入动物实验阶段,还没有上市,新的病毒变种就已经开始流行。例如,人们最熟悉的流感,有些人一年患几次。稍微了解科学的人都知道,流感实际上与麻疹和水痘相同。如果你得到了一次,你不会在短时间内再次得到它。复发性流感是由不同种类或亚种的病毒引起的,而不是由同一种病毒引起的。这些流感的症状相似,致病病毒的区别只能通过电子显微镜来区分。高传染性和易变的,就像死亡之翼。许多致命病毒都有这个特征。4.展望:如何乐观或悲观地对待病毒已成为当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一方面,病毒确实可以被人类利用。另一方面,病毒的致病性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科学家在诱导病毒进化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意外并产生极具破坏力的新物种,也是萦绕在人们心头的阴影。我想,面对病毒带来的危害,我们都会感到恐惧,但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恐惧就采取逃避的态度。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方式对待病毒。在研究如何控制疫情蔓延的同时,也要研究如何让疫情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我相信病毒学是一门前景广阔的科学,我们人类最终会带着病毒出生,这是一个可行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