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鸽为何不像秋菊那样选择打官司?
1992年,一部由张艺谋执导、巩俐主演的影片《秋菊打官司》红遍大江南北。按照一种观点,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无数观众为何看好秋菊打官司?说明在那个年代,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还充满期待、充满信任,充满渴望,那仍然是我党和政府执政的留金岁月。
20年后,在北京也出了一个秋菊,他叫梦鸽。相对于电影中的秋菊,梦鸽的条件要好上100倍:梦鸽是大城市居民,没有进城之苦;梦鸽的丈夫乃京城四大名爹之一,不需要为打官司去找关系;梦鸽本人,也是当代中国威风八面的女文工团员,别说村长,就是县长、市长、省长也得点头哈腰地讨好女文工团员。传成克杰就是因为不慎得罪某女文工团员,最后被枪毙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然而,一介村姑尚能打官司讨还公道,梦鸽却只能靠上访来碰运气,时也?命也?
从秋菊打官司到梦鸽上访
,这其中的落差不能不令人反思。只是一反思就难免要说坏话,作为***和国的良民,老夫最讨厌说坏话,一说坏话就头疼,但有时不说坏话也心疼,两害取其轻,还是说一回坏话。这两个看起来不相连的女人的命运,说明了近20年来中国法治的倒退:当民众不相信法律的时候,他们就转而去找寻传说中的青天大老爷来替他们当家作主,这是上访成为当代中国又一特色的症结之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党和政府已经失去了两个政治改革机遇期:小平同志晚年没有利用他崇高的威望推动中国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型,丧失了第一个政治改革机制期;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是中国经济红利继续膨胀的十年,是中国官民关系保持表面和谐的十年,这个政治改革机遇期又断送掉了。当前,人们还寄望于党和政府,寄望于顶层设计,这是第三个政治改革机遇期,较之前两个改革机遇期,这个改革机遇期属于硬改革机遇期:已不能指望靠改革而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但只有改革、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除弊兴利、推动社会前进。
机遇不会永远青睐同一个人,哪怕你贵为执政者。这是最后一个政治改革机遇期。这个机遇期如果也失去了,有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又出了一个秋菊或梦鸽,她会打官司吗?不!她会上访吗?不!她将像100年前美国舞蹈家、现代舞创始人邓肯女士那样在公众的注目之下,坦露乳房,昭示社会:自由哺育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