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给我找了一个后爸,我不想母亲生孩子,年龄大了怕有意外,怎么办?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背后存在着什么??

每一个经历、反应的背后似乎都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隐藏信息,或许有些感受是我们一直在回避的,但存在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来对之前梳理的情况看看背后到底有着什么?

1.母亲再婚,两人认识时间不长。在这里我看到了你的担忧,似乎母亲的再婚很冲动,或者说我们会感觉两个人太快了。那么,母亲选择带着高二的女儿再婚,她还是会冲动的投入新的婚姻关系中吗两个人认识的时间不是应该让他们决定是否足够走入下一步吗

2.?母亲的重组家庭并不强迫她生孩子。在这里,我似乎看到了在重组家庭中母亲对于是否生孩子这件事是被允许有自己主见的。所以,你的担忧是害怕母亲不顾自己身体执意生小孩

3.?作为女儿,不希望母亲在43岁的年纪再生小孩。在这里可以看到你的担忧和自己的想法,从女儿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担忧和主张是很正常的。

4.从第一面的表现来看,你是认可后爸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你对后爸的感觉,更多地停留在第一面时后爸的红包。那么,在之后的相处中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

5.既希望母亲能够幸福,又怕她再次被伤害。在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深深的担忧,而且发出这样感触的出发点似乎已经不再是孩子的位置了。那么,我们的位置是站在了什么样的位置呢

? 我们最后来看看我们能做些什么??

? 首先,我希望你可以找个时间先和自己“聊一聊”。看看自己是怎样看待自己的,有没有觉得:自己要为了母亲好做更多,要保护好母亲。如果有,那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是担心母亲没有分辨的能力吗?是对母亲选择的不认同吗?还是感觉自己要为母亲思考更多才能保护母亲不受到伤害呢?如果是在这样的逻辑里,那么有没有发现这样的逻辑背后的目的就是否定母亲。让她更符合“小孩子”的形象来满足我们更强大的愿望,并且希望母亲成为我们希望的样子

接下来,我们要来探索能做的事情了。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几个方法来实现走出来的目标,从而能够轻松一些。

1、接受、理解他们的做法

我相信父母是没有不爱孩子的,只有或许他们没有学会应该如何爱孩子(也许永远学不会),或者说他们还没有学会如何让孩子感受到他们的爱。我们也会在很多时候无法理解他们的决定,无法相信他们可以保护好自己,这都是正常的现象。我们或许根本无法说服父母,也无法改变他们让他们理解到我们的担心和恐惧,但是为自己生活、对自己负责是最重要的。如果我们选择将我很想表达的直接表达给他们,也许感受和实际效果都会好一些。当然,这对处于事件中的你来说或许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却是一个值得尝试的角度。

2、摆正错位的家庭序位后,或许会让人生轻盈起来

在整个过程中,你都没有提到过父亲,但在家庭系统排列的理论中面对父母任何一方的缺失,子女如果无法接受这样的现状就会选择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有的孩子会越位进入父母的位置,承担本该由父母承担的职责,扮演缺位一方的角色。当这样的感觉出现时,就会很少去特别留意自己的情绪感受,这是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可能已经和家里的父母产生身份关系错位(即:孩子成为了父母,而父母成为了子女)。当发生身份错位的关系时,虽然不知道缘由,但人的情绪感受却是客观真实的:如果双方都不放手,自己一定会亦愈加沉重。我们可能需要告诉自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人生,谁也无法对谁负责,也负不起那个责。

一个人只可能对自己的人生真正负责,他人的喜怒哀乐自有他人自己负责。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而为,心安即可、顺其自然。当我们划清了这样的界限后,即使父母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自己也会感觉走路都变得轻快起来了。也许卸下了心头的沉重负担,没了那份扭曲的使命感,被狼追的生活也会变成追蝴蝶!

3、寻求专业的帮助

在面对家庭关系带来的一些问题时,我们还可以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通过专业系统的方法,或许可以更快的找到与家庭、与自己和解的方法。

面对由家庭关系带来的所有,有的人选择埋怨,有的人选择对抗,也有的人选择找到更合适的相处方式。在这里,很多热心的小可爱都会愿意陪着你走过艰难,也有很多专业的倾听师、咨询师会给予你专业的支持。

经过这一系列的探索,希望你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