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273度电影
故事从南极的拉森冰川开始,一望无际的冰面和远端的辉光。几个黑点就是勘测队所在的地方。半分钟就出事了。队员们站立的地面突然下沉,深渊深不可测。镜头拉近,巨大的冰川一分为二。到最后,依然是我一无所知的辉光。
与此同时,印度新德里开始下雪;苏格兰平原的下沉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想法。在东京,开始下冰雹了。拳头大小的冰雹突然打在窗户和屋顶上。沉重、圆润、火花四射、晶莹剔透没有浪漫气息,因为行人难逃劫难而死。
最相似的自然灾害电影是1997中的龙卷风和天会塌下来。描述百姓逃离道路的前半个小时是灾难片的重头戏,一些大胆的想象如果成功会代代相传。比如《龙卷风》,女主角开车时一头牛被龙卷风卷到天上,然后直冲镜头飞去。在后天,场景被选在纽约。十个路口的交通堵塞象征着环保问题迫在眉睫。不知情的英雄下了车,发现天已经黑了,上万只鸟仓皇而逃;圈养的动物惊恐万分,灾难前夕的恐怖预兆非常奇妙。
电影进行了25分钟,第一场龙卷风出现了。太酷了!我们见过太多的异形龙卷风,却从未见过它的形成过程。城市上空的低压云好像有很大的魔力,像吸尘器一样把地表灰尘往上拉。瞬间,浅色的尘粒连接天地,从散乱到有序,逐渐成形。顶级时尚城市纽约,矗立在一排排高楼的背后,是一团龙卷风。灾难效应简单得令人难以置信。反正街上车多,把车滚起来摔就行了。特别的是速度快,下落快,冲击力强。
影片第30分钟,人们还没在突如其来的变故中醒来,我们就迎来了影片的经典:一个男人慢慢推开隔壁的门,发现自己站在一个悬崖边上,对面的建筑消失了。对面的楼里全是断墙,更大的龙卷风正在形成。音乐缓缓开始,空灵的女声空灵、悠远、死寂。
影片第40分钟,飞行测量小组查看地形。由于油管突然冻结,它坠毁了。一名在雪中幸存的飞行员推开窗户,正要庆祝生命的喜悦。3秒钟内,雪道爬上他的脸,嘴巴还张着,人就冻死了。
电影海报是埋在雪中的自由女神像。虽然我更喜欢《断壁残垣》中的场景,但我理解其中的政治意义。虽然灾难波及全球,但自由女神像并未受损,这大概是影片的善意。她两次出现在影片中,都带来了耀眼的美丽和震撼。一次是海啸,翻腾的海浪带着魔鬼的凶猛咆哮。她坚强而孤独地站着,头顶上一道闪电,醒目而震撼。这是一场神与魔的较量,信仰却渐渐崩塌。还有一次是在影片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就是海报。当英雄的父亲从帐篷里出来时,发现里面晶莹剔透,自由女神像静静地半埋在地下,手里的火炬依然尊严地高高举起,哀悼庄严,更多的是希望。
诚然,该片在故事脉络上略显单薄,在结构上灾情较短,救灾过长。救灾两条线太容易了:受灾群众只需要躲在屋里;拯救英雄是南极考察队的成员。他只需要去纽约救他的儿子。结局当然是坎坷的,因为很多父亲都不是专业的探险者,也是在楼顶被直升机救出来的。年轻的英雄杰克·吉伦哈尔已经出现在《断背山》和《十二宫黑仔》中,他在这里仍然有点不成熟。但是,缺点并不能掩盖于的过错。对于热爱灾难电影的人来说,《后天》是必修课。
2.看《后天》之前,我是“环保”的文字巨人;看完《后天》,我决定不做动作侏儒。
《后天》,一部灾难片,发生在遥远的美国。看着金发碧眼的洋鬼子逃离这个世界,很多人可能“只是”作为看客来看,把它看得惊心动魄,令人担忧。但内容涉及全球变暖,不得不让人担心。来,我们来看一个权威预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气候变暖和温室效应将产生以下后果-
●每年将有654.38+0.6万人因温室效应的外部影响而死亡,2020年死亡人数将翻倍;
●海平面上升将导致2500万人背井离乡;
●第三世界将因洪水、饥荒、干旱和农作物歉收而大量移民;
●欧洲老人会死于热浪。
基于各种气候变化的趋势,电影官网上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统计和预测:2003年,欧洲因高温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美国创下了龙卷风的记录,一个月内平均每天6次,据分析,这个数字可能很快会被刷新;在过去30年中,热带气旋造成的死亡有一半与洪水有关...到2050年,654.38+0.25万个物种将灭绝;美丽的自然景观会因为气温变暖而消失;由于气候变暖,各种疾病将在这个星球上疯狂传播...
就是这样一部电影,不把时间搬到几十年后,却让灾难在眼皮底下活生生地扫过:洪水就在眼前;冰雹就在眼前;冷,就在眼前;一切不可抗力就在眼前!上一个冰河世纪末期,恐龙灭绝了,人类却活了下来;如果另一个冰河世纪即将来临,毫无准备的人类会怎样?
《后天》这部电影直观地体现了影视艺术的写实性和假设性,一方面用电脑特效营造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后天”,但特效过后,我们的内心却被深深震撼,隐隐约约觉得“后天”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