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膜

“以前不知道歌里喜欢什么,后来就听了。”

最近在看《亲爱的孩子》的时候,看到评论区很多人对剧中的方伊诺有很深的感情。母亲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这是真的。

小小年纪生病,长期住院,是一种可以改变一个幼小身心的痛苦经历,我就有过这样的亲身经历。

当时一个亲戚怕我无聊,带了个小车载电视,挂在病床上。每天,我都可以看一部名为《我爱我家》的电视剧。

从此,在痛苦孤独的日子里,有了更多的期待和喜悦。

20年很快就过去了。回顾这部曾经带给我巨大精神寄托的经典情景喜剧,里面的很多男女演员早已驾鹤西去。

在此,我将盘点一下《我爱我家》中已经逝去的11位“名人”,以怀念《成为回忆》中遥远的90年代。

首先,梁左(饰为灭鼠办公室主任)在44岁时去世。

梁左很有天赋。

与剧本创作相比,梁左先生在相声方面的成就不容忽视。

1986,相声演员姜昆遇到了自己的瓶颈。他很苦恼,找到了著名作家和编剧陈蓉,也就是梁左和田亮的母亲,向他求教。恰好他看到了梁左新创作的小说《鬼门关》,于是在他的劝说下,梁左把小说改成了相声,第二年在央视春晚播出。

《贼连》是冯巩和妞妞的代表作之一,也出自梁左的作品。

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梁左,年轻时非常喜欢研究《红楼梦》,经常劝弟弟田亮多看《红楼梦》,体会对话的精髓。梁左独特的幽默风格源于他的“伟大天赋”。除了对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敏锐观察,他还不断从经典名著中汲取营养。

作为《我爱我家》的总编剧,梁左在剧中的方方面面都向《红楼梦》致敬。比如主角贾120集的篇幅,对应《红楼梦》120回,也能看出这部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子。

然而,天妒英才。

2001 09年5月19日,天才剧作家、编剧梁左因突发心肌梗塞,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44岁,令人惋惜。

第二,谢园(饰以珍宝)死于61岁。

在许多年轻人的印象中,谢园的漫画形象根深蒂固。

比如他在《我爱我家》中饰演的宝财哥,就生动地刻画了一个进城打工最后迷路的农民工形象,让人忍俊不禁。

喜剧的背景色往往是悲伤的。

谢园出生于一个满族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命运坎坷。在他只有两岁的时候,父亲因故去世,母亲后来带着他再婚。后来通过不懈的努力,在一位老师的指导下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四年的校园生活,他选择了留下来教书。

这时,一个老师的女儿想学表演,就找他帮忙。一来二去,谢园和那个女孩一拍即合。没过多久,他们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生活的琐碎和复杂最终耗尽了他们所有的耐心,以一场乱糟糟的离婚告终。

质疑的声音经常出现在谢园的耳朵里。一位老师曾经评价他:“形象一般,没有演技,但是信念坚定,价值观正确”。

作为演员,最有力的反击就是作品。

当他的婚姻不顺利时,谢园在事业上取得了飞速的进步。1987年凭借《棋王》获得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此后出演多部电影。随着年龄的增长,谢园的表演艺术生涯并没有停止,仍然延续着高产的步伐。

2020年8月18日,谢园突发心脏病去世,生命定格在61岁。

第三,文星宇(傅明饰)66岁去世。

在看《我爱我家》的同时,很多观众都在问,为什么文星宇饰演的老人叫傅明,而孩子都姓贾?

原因很简单。

剧中老傅解放前在地下工作。他的原名是贾敬贤,所以改名为傅明。

文兴玉出生在辽宁丹东,祖籍山东,却在北京长大。上学时,他是班里的文艺骨干。1960考入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四年后,文星宇进入中国实验剧院,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担任导演。

同事们称他为“80年代的孟京辉”

正是因为长期在戏剧舞台上的打拼,文星宇的表演始终有一种“舞台风格”。在《我爱我家》中饰演圆圆的关玲说,她那时候还是个孩子,最喜欢看宋丹丹和田亮说话,而文星宇的台词颇有舞台风格,总让她认不出“味道”。以至于关岭很久都不知道那个爷爷叫什么。

后来她才发现,文星宇就是那个时代的典型画像。

诚然,《我爱我家》让文星宇为全国观众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的第一部影视剧是与杨钰莹联袂主演的《时光列车》。出演《我爱我家》时,文星宇是个“跨年龄演员”。当时他才50出头,演的是一个65+的老傅,毫无违和感。

文星宇烟瘾很大,一天要包两三包,对身体造成很大困扰。2007年7月30日,文星宇因肺癌在北京去世,享年66岁。

第四,李婉芬(贾淑芬饰)去世,享年69岁。

作为老一辈的艺术家,李婉芬常年在戏剧舞台上打拼。早在1950年,19岁的她就出演了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的大型话剧《红旗歌》,在剧中饰演主要角色“大美”。

后来,他又先后出演老舍的经典话剧《茶馆》和《骆驼祥子》,分别饰演庞斯奶奶和虎妞,深受观众好评。

限于时代,由她主演的影视剧并不多。

在《我爱我家》中,李婉芬饰演老付从美国回来的姐姐。她扎实的表演和台词功底让人很快沉浸在她的表演中。

2000年10月4日晚,李婉芬逝世,享年69岁。

这位功勋卓著的北京人艺表演者被称为“平民艺术家”。在八宝山殡仪馆,成千上万的人冒着寒风来到这里为她送行。

有人专门写了挽联:

“五十年艺术表演锤炼,七十年人品艺术尽人皆知。”

第五,英若诚(胡)去世,享年74岁。

英达的父亲英若诚是老一辈中唯一可以称得上“国际巨星”的艺人。

1929年,英若诚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门第。少年时期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后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之后加入业余“骆驼剧团”,后来参演了几部戏。

在国产剧的舞台上,他和于是之等人可以算是泰山北斗的人物。

相比参演话剧,英若诚作为翻译家的贡献更大,不仅将外国戏剧译作引入中国,还将老舍《茶馆》等经典戏剧翻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行。

在1987上映的电影《末代皇帝》中,英若诚饰演的是一位耐心热情的战犯管理所所长,他与尊龙有大量对手戏。但在《我爱我家》中,英若诚饰演了和自己有着相同留学经历的老胡。

看它的表现可以说是自然而然。

2003年2月凌晨,英若诚因肝病在协和医院去世,享年74岁。

第六,牛(杨的父亲)死于81岁。

这个“杨爸爸”,很多人看《我爱我家》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印象。

《选择老人健康》那一集,老付为了让他关机,提到了他的姨妈:“前楼的老阳手,虽然还是打棉花的意思,看不出半身不遂的后遗症!”

但这个角色,在99集,是坐着轮椅出现的。

扮演的牛是金老师(剧中饰演阿姨)的丈夫。早在1952,他就加入了北京人艺,在此期间,他认识了将陪伴他一生的金老师。

比起表演,他更喜欢绘画。

牛李猩早年在华北大学美术系学习西洋画,后随著名画家许麟庐学习中国画。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从未放下画笔。有一次,在太行山区拍摄老井外景时,牛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一连画了七本书。

他和金先生一起走过了50多年,默默前行,相得益彰,谱写了一段佳话。

2009年2月31日晚,患有帕金森综合征的牛李猩因心脏骤停去世,享年81岁。

第七,(冯导演)逝世,享年83岁。

关于丁力,许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一则钙片广告。

1927年,丁力出生于山东济宁。1946年,丁力开始登台演出,出演话剧《巡按》。中央戏剧学院导演干部培训班毕业后,1956加入中国话剧院,同年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

由于特殊时期的影响,丁力于1979重新开始了他的演员生涯。

在影视剧中,丁力充分发挥了“甘草演员”的作用。虽然很少演主角,但他演的角色往往能被牢牢记住,比如宰相刘里的六皇子,江山里的大太监魏忠贤,天庭里的邮差爷爷。

2009年7月29日,丁力在北京医院去世,享年83岁。去世前,他最大的遗憾就是由他主演的电视剧《老人的故事》没能播出。

该剧拍摄于2006年,由东方文英执导,丁力、谢芳、马德华、张炬、刘钊等众多老演员主演。故事以养老院为背景,讲述了晚年的细节。

丁力多次给导演东方文英打电话,抱怨说:“我终于成了男主角。太好了。我等了三年没有任何结果。你真的要等我走了再播吗?”演了那么多戏,露不露脸都无所谓。我后悔为什么老年人的电视剧那么难见人!"

该剧终于在2010登陆央视。

第八,(郑·)逝世,享年84岁。

剧中,饰演的郑是老付的同事兼邻居,也是下棋打牌的“对手”。他们两个在《老人健康》选的那一集打起来了,很有意思。

张彤,1923生于天津,出身书香门第,但其父在北大任教不久后去世。那时,张彤刚满一岁。

之后厄运接踵而至。

由于战争的混乱和祖父母的管理不善,整个家庭无法再维持下去,不得不完全分离。据说是分家。其实也没什么值钱的。这位聪明而独立的母亲不得不带着张彤去谋生。

那些年,物质上的贫困并没有摧毁张彤喜欢艺术的心,他从一个亲戚那里得到了便利,不用付钱就可以每天观看评剧和河北梆子表演。这样的熏陶也为他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44到1988,退休继续演话剧。直到1991出演《编辑部的故事》,彻底离开话剧舞台。张彤在这个舞台上工作了近半个世纪。

2007年6月6日,165438+张彤在京逝世,享年84岁。

他生命的最后时光是在老年公寓度过的。直到去世,他还保留着编辑部故事的戏服。

第九,黄宗洛(由黄啸的父亲扮演)去世,享年86岁。

黄宗洛一生都是跑龙套的,是真正的艺术大师

1952年,26岁的黄宗洛加入了北京人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与哥哥、妹妹黄宗瑛并称为“黄氏三杰”。

在北京人艺,有一句话:“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在他的一生中,黄宗洛充分实践了这句话的真谛。在大小银幕上和舞台上,他前前后后塑造了100多个栩栩如生的小人物形象,自称“百丑图”。他还经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你开心了,也让别人开心了,这辈子就不白活了!”

在《茶馆》中扮演宋先生时,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黄宗洛几乎是着魔了:他穿着长袍马褂,腰带上挂着耳勺、烟袋、鼻烟壶等十三样零碎东西。,还特意买了一对黄鸟泡在地安门周边的茶馆里。

以至于很多人真的以为他是“前朝遗风”

2012年6月30日,“跑龙套高手”黄宗洛因严重肺炎去世,享年86岁。

第十,晋(饰伯母)去世,享年91。

还记得第一次看我们俩的时候,金老师扮演的老太太让我看到了身边很多祖辈的影子,但现实中,黑龙江出生的金和这个老太太几乎没有什么共同之处。

在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导演曾让金教她如何每天笑。她爽朗地笑了几声,然后导演说不行,只好继续琢磨角色。很快投资人来了,金问他我玩的怎么样。投资方说秋冬剧很棒。

金告诉他,不,我刚才“掉牙”的时候你没看见。太棒了。

这部电影让她获得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和中国金鸡奖,让很多人意识到这个年过八旬的老演员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1950年,离开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的金调到北京人艺,在那里认识了丈夫牛,两人一起度过了漫长的50多年。

在生活中,金是活泼好动的,而牛是安静的。

晚年,金的眼睛因黄斑变性而迅速恶化,视力越来越模糊。最后眼睛严重到看不清一米开外的物体,心情变得很不好。

为了让她平静下来,她的丈夫牛李猩耐心地教她写字。

2016年6月23日,金在家中安全离世,享年91。

第十一,吴淑坤(齐阿姨饰演)去世,享年99岁。

还记得吴淑坤饰演的戚夫人一上台,就被和平妈妈介绍给老傅。结果老付一见祁老太,直接对婆婆说:“她奶奶住志国也不一定这么大呀!”

1915,吴淑坤出生在长沙一个富裕的家庭。

抗日战争爆发时,她正和母亲、姐姐在日本探亲。面对满大街走来走去的狂热武装分子,吴树坤又气又急。回国后,吴树坤与刘玲等人一起排演了独幕剧《打鬼子》,后被分配到长沙附近的一所残疾人医院。

1952北京人艺成立时,吴淑坤作为第一批演员进入北京人艺,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演艺生涯。

2014年,吴树坤病逝,享年99岁。

写在最后:

作为国产情景喜剧的巅峰之作,《我爱我家》也遭遇了一些非议。当时有人认为它“低俗、无聊、低俗”,甚至在成都商报的一个评选中被评为“最烂电视剧”。

但时间总会给出答案。

如今,我爱我家不仅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回忆,还在以年轻人为主的豆瓣上稳定9.4分。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作品已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而那些在这部剧中贡献了精彩表演的演员,也应该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