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柏的艺术评论
作者张帆(原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
“寒不落叶”是大自然现象及生态的写实。也是性格和品德的彰显。为松柏先生的名字,我曾写过一首四字韵语:“(杨)穿云刺阙,(松)挺拔常青,(柏)寒不落叶,三树相偕。”而寒不落叶正是他的性格特征。
松柏先生出身书香人门弟,从孩提时代,在其父指导下,就习字学画。后经专业学习培养,书法、素描、油画、国画、水墨画均成正果。在书画疆场上驰骋五十余载,在艺术征途中伴随着徜徉和坎坷。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只为天才加勤奋;含辛茹苦的磨砺加无畏的探索;民族沃土的培育加社会、朋友的支持。
二0一0年北京房山.首届中国汉白玉文化艺术节聘松柏先生为评委,并要术在颁奖典礼时进行书法表演。会上领导征求我的意见-写什么内客?我提议写:“石不言最可人,缄默而大美。”一方面是为了切合文化节的主题;另则也是对松柏先生品格的写照。当时,数十名记者围观,几十部闪光灯瞄准松柏先生。我当时很激动:这是会议领导对他的推崇,是社会对他的认定。他抖了抖笔,一挥而就,顿时赢得一片喝彩。
《杨松柏作品展》展出的《大江东流去》、《杏花村》两幅作品得到了欧洲中国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先生和副主席巴斯先生的绝口称赞。中央电视台、法国电视台进行了采访和报道。/如例举松柏先生的成就,不可忘却的就是他主编的《中国美术论文集》。这部巨作形成了广泛而长久的影响。
他初始主要从事油画创作,而今又创作出很多超脱国画技法的彩墨画。他不受各种羁绊的束缚,勇于创新。/他有多幅作品是以骆驼作题材的,凡他画中的骆驼臀都似牛臀--正像八大山人,凡其画的鸟禽眼晴格外之大。形成了画家自身的特点。松柏先生画的骆驼和牛,都能看出承袭昭陵六骏的手法,但又摆脱了六骏完全写实的特点。其牛和骆驼,有透骨的气质,更显耐劳和坚韧。
“天地合一”、“以人为本”、“上善若水”的综合理念,形成了他为人谦逊,与人为善的人格魅力。 作者:阿醒(著名当代画风艺术家)
有机会看到画家杨松柏创作的一批新作,感觉耳目一新。这批新作完全一扫他早期作品中与当今中国画界相同的流行风格。作品《归途》、《向日葵》等展示给我的是全新的艺术语言:特别是在笔墨的运用上,他融合了笔、墨、色、水等元素充分发挥了中国宣纸的特点,通过这种多元素巧妙的交融突出表现了云的千姿百态。
在当今的绘画中云大都是以衬托景观出现,而他把云作为绘画的主要题材,并且在方法上摸索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他将思想寄托于云,并借助云的气象万千变化来展现画家内心世界的跌宕起伏,力图与观者产生情感的***鸣。如作品《归途》描绘了人们奔波艰辛的生活,从中我可以感受到画中人物风尘仆仆、归心似箭的心情,虽然历经辛苦但却始终充满希望。
杨松柏的作品多选择祖国西北的自然风貌,他觉得西北的苍茫更符合自己的性格与情怀。艺术的生命力来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得到进一步延伸与拓展。他的每幅作品都蕴藏着十分生动的艺术内涵。观者很容易与画家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体会到画家那颗质朴、诚实的心,让自己与画家的心灵一起回归纯净的自然。
他脚踏实地,不求虚名。几十年来他不断求索,在他眼中几乎总是没有一件自己满意的作品,总觉得“拿不出手”,他在作品中经常寻找、发现不足力求使更加完美。就是在这种心情下他严谨地度过了几十年的艺术生涯。
艺术是当代社会思想的反映。现如今人们的审美观受国际交流,地域交往以及科学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画也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地经历着其必然的发展变化,如果有人仍然用古人的绘画理论标准评价现今的绘画,显然是在刻舟求剑。
他深知创新应该在继承的前提下进行。对前人的技法他认真学习,对传统的精华他努力吸收,可以说对传统他是认真对待的,既不盲从也不否定。应该说他不沿袭古人的表现形式而是感悟古人前辈的艺术创作思想,他非常推崇黄实虹、潘天寿、傅抱石、林风眠、李可染等大师,正是他们用自己的作品为民族艺术的大花园培育出最灿烂的花朵。他坚持自己的艺术指导思想,那就是“要走自己的路”,要培育属于自己的绘画品种,用自己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他经常告诫自己不要重复古人,不要重复他人,更不要重复自己。正是这种创作信念使他陷入了一个混沌迷茫的世界,他为自己选择了一条颇具挑战而又充满艰辛漫长的艺术道路。为此我衷心的祝福他早日走出迷茫,充分享受“走自己的路”带给他的创作喜悦! ————我眼中的杨松柏先生
作者:海博(媒体策划人)
能够认识杨松柏先生,是因其创作的一幅名为《惊蛰时分》的国画而结缘,我被其中的画意所打动,其画题材为一残破城垣在惊蛰时分矗立在天地之间的景象。那幅作品无论是构图,还是笔墨,都无可挑剔,把城垣的伟岸,天空的壮观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那种意境美在我脑海中至今深刻,久久挥之不去,因此,心中便有了一定要拜访杨先生的念头。
然而,拜访之路并非顺利,杨先生在国内并不是很出名的画家,甚至很多艺术界的朋友都和我一样,只知其画不识其人,历经一年之久的多方打探,走进杨先生的画室,一个独立的两居室,四周堆满了各类书籍、画具和大量的画稿,凌乱中透着整齐。虽不像我以前拜访的一些画家的画室豪华,但却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杨先生是一位非常低调、为人和蔼的老人,在他的画室,我有幸欣赏到他最新创作完成的绘画作品,他所创作每幅作品的画面仿佛是活的,具有魔力一般,都蕴藏着一种独特的美,一种心领神会的美,一种超越自然的美,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磅礴震撼的感觉;他的画不但可以去看,而且可以去听,更可以去品,让人进入到一个雄浑、博大、广阔的奇妙境界。
我曾经拜访过上百位的艺术家,他是我见过对自己要求最严格的一位,也是对自己的艺术作品最较真的一位,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切都在向经济效益看重,很多画家都在忙于经营和炒作,而杨先生却一个人默默的在他画室里研究创作,而他为了创作一幅成功的作品却要用几天,甚至几个月,这并非是他的绘画功底不行,而是源于他那种追求艺术完美的较真精神。他一直在否定中求进步,稍有一丁点不满意的地方,都要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创作,力求完美,看着满地被撕毁的画稿,让人由衷的敬佩,正如他所言:“我要对我的每一幅作品负责,更要对历史负责”。
他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陶冶于胸襟;中和于翰墨;是由博返约的简易;是万象森罗的变易;是抱朴守真的不易;同时也追求一种大象无形之影像;大器晚成之内涵;大音希声之震撼;大道无疆之步履;真正地达到自然与人文思想的统一。我坚信,杨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哲学思想,在浩瀚的书画艺海中不断求索,一定能以穿越时空的艺术思考,打造出一片璀璨夺目的艺术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