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羲之的故事简短
王羲之的故事有《王羲之吃墨》《书成换白鹅》《子换父字》等。
1、王羲之吃墨
王羲之小时候写字时专心致志。有一次,在书房中聚精会神地写字,竟然忘记了吃饭。母亲只好让书童给王羲之把饭送过去,有馒头,还有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当母亲来书房看小羲之的时候,一进书房便笑得前仰后合。原来王羲之边吃饭边看字帖,竟将墨汁当成蒜泥蘸着吃了,弄得满嘴乌黑。直到听到母亲大笑时,王羲之才恍然大悟。
2、书成换白鹅
相传山阴有一位道士,想求王羲之给自己写一本书,但又担心王羲之不肯答应。打听到王羲之非常喜欢鹅,就特地养了一群漂亮的大白鹅,在王羲之坐船路过山阴的时候,故意赶着鹅经过。王羲之看到河里游着一群白鹅,羽毛白净,形态优美,喜欢极了,让道士开个价。
道士却说:“这么好的鹅哪能舍得卖掉。不过先生您要是真喜欢,就给我写一本经来换。”王羲之一听,马上就答应了,当即用半天时间写好一卷书交给了道士。道士如获至宝,便让王羲之把大白鹅带走了。
3、子换父字
当年王献之经过几年的学习,书法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常常得到父亲王羲之和长辈的称赞。被夸多了,不禁自大起来,以为自己的功力已深,可到处替人题诗写字,因此就不再下功夫临池练帖了。
有一天,王羲之父亲王羲之宴请友人,杯觥交错,一时书兴勃发,提起笔来在墙壁上题了一首诗。然后乘兴和客人一起出去赏玩风景了。待父亲走后,心高气傲的王献之,面对墙壁的书法并不服气,就照着墙上的字临摹几遍,然后偷偷地把墙上的字擦掉,在原来的地方模仿父亲的字迹重新写过,左看右看,自认为无人能分辨真假。
哪知王羲之回来后,看到墙上的字不禁纳闷,细细地看了好久,竟搔搔头叹口气说:“莫不是老酒喝多了,竟写出这么拙劣的字,唉!”王献之在旁边听了,顿时脸红心跳,十分不安。从这以后,才明白,不下功夫是不可能超过父亲的。从此,不再盲目自满,而是更加刻苦练字。
王羲之个人经历介绍:
王羲之(321年—379年或303年-361年),字逸少,世称王右军。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淮南太守王旷之子。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出身琅琊王氏,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学卫铄,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等诸名家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三体书,开始意识到不足。于是其遍学众碑,书艺大进,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王羲之23岁出仕,始任秘书郎,继为长史、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并曾为右军将军,会稽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