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人生》:韩寒导演的喜剧电影,以及他对梦想的思考和感受,有哪些价值体现?
同年,该片获得第17届平壤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摄影奖,并获得第32届中国电影节金鸡奖提名。2019年,极具话题性和票房号召力的电影中,《飞天人生》表现不俗。电影上映首日票房破3亿,累计票房突破17亿,成为韩寒执导的第二部破10亿的电影,奠定了韩寒在导演界的地位。
电影《飞驰人生》里的故事很简单,甚至有点老生常谈:曾经叱咤风云的赛车手张驰,因为非法飙车解决儿子的户口问题,被判禁赛五年。五年后,他决心重返车坛,挑战新一代天才林振东。在经历了重新考驾照、改装赛车、库拉赞助等挑战和挫折后,张驰再次踏上巴音布鲁克赛道,为梦想驰骋。
很多人评价这部作品仅仅基于表面的剧情:堕落英雄重出江湖的励志故事,在创作市场上比比皆是。但在常规的剧情背后,我看到了韩寒与众不同的导演风格和性格转变。对于这部电影,网上已经有了很多关于剧情的讨论。今天我们就从电影本身的角度,结合韩寒以往的经历和作品,全面分析这部电影。本文我将从剧内外的互文生活、韩寒导演水平的突破、电影本身的主题思考、电影导演的技巧四个角度来分析这部口碑极度分化的电影背后的意义和深度。
01.戏里戏外的互文人生:从轻狂叛逆到和解妥协,是戏里张弛有度的人生,也是戏外韩寒的人生。
说到韩寒,这几年大家对他的评价都是“和解”和“妥协”。自其导演作品《乘风破浪》上映以来,剧中徐太郎与父亲的和解被大众解读为韩寒与自己、世界与男权社会的和解。但在我看来,《乘风破浪》继承了其作品中文学与现实并存、残酷与温情并存的风格。
从《乘风破浪》主人公徐太郎与父亲联手杀死黑帮老大、母亲跳楼自杀的结局来看,韩寒与世界的和解很浅,但相对而言,他不再用过激的行为来表达反抗,而是选择了接受和妥协。在我看来,《飞驰人生》这部电影是韩寒作品中第一部真正展现和解意义的作品。戏里戏外,都能看到韩寒的巨变。
1.从互文性看张驰和韩寒的重叠人生
如果以互文的方式来审视张驰和韩寒重叠的人生,我们会发现,除了两人都有着“赛车手”的身份之外,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处事风格的变化却如出一辙:
在剧中,张驰曾经是一名叱咤风云的金牌赛车手,也曾是赛马场的无冕之王。虽然待人接物没有恶意,但毕竟有一种自豪感,对其他赛车手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鄙视。戏外,韩寒年纪轻轻成名,轻佻叛逆。他高中辍学,拒绝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作品中他看世界的眼光有些轻浮,一度被贴上“80后叛逆”的标签。后来剧中的张驰因为非法飙车被判禁赛五年,成了中年大叔。他以前的朋友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冷嘲热讽。为了谋生和东山再起,张驰再一次放下了曾经的骄傲,向生活低头。相比于戏里的张弛有度,戏外花枝招展的韩寒并不落魄,也变得更加从容成熟。2018,在筹备《飞天人生》期间,韩寒承认“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这标志着他向世界妥协,完成了叛逆少年的转身离去。
戏里戏外的生活如此相似。从骄傲到谦逊,从张扬到收敛,张驰用了5年,韩寒用了15年。从轻狂叛逆到和解妥协,是张驰在戏里的生活,也是韩寒在戏外的生活。《飞天人生》让观众见证了韩寒本人和主角* * * *的成长经历,让影片更具吸引力。
2.从线的隐喻看张驰的人生与韩寒的成长:
有观众认为剧中“富二代”的天才林振东是韩寒本人的标志,因为他们同样优越,同样有才华。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此韩寒本人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在我看来,张驰的人生或多或少与韩寒自身的成长经历有关。
在电影中,张驰曾恳切地告诉儿子:
“爸爸的爸爸叫张扬,做事太张扬,总是吃亏。他只是希望他的父亲以一种温和的方式做事,所以你父亲的名字是张驰...至于我,希望你以后能像你爸爸一样一直飞下去。我们叫飞行队,所以你叫张飞。”
这些话看似是电影的戏言,实则包含了韩寒对自己过去生活的反省和对未来的期待,是一种总结和希望。有对自己年少轻狂的反思,有对当下与现实的和解,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早在17成名的男人,这几年越来越低调,越来越淡定。他的身体不再轻浮叛逆,取而代之的是平凡而真实的生活,就像剧中张驰身上的炒饭摊。
总的来说,韩寒导演的现实生活和剧中主角的经历相互映衬,无疑为影片注入了更多真实的活力,也让影片更具感染力。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80后导演,韩寒的成长之路很容易引起80后观众的反思和自省,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02.从《一生再见》到《飞天人生》,看韩寒导演水平的变化与突破。
诚然,电影《飞天人生》仍然带有韩寒特有的高辨识度符号,但纵观韩寒的电影谱系,你会发现《飞天人生》的成熟度和商业化程度远远超过了前两部作品,甚至可以说是迅速滑入了商业片的框架。
仔细回顾这三部电影,你会发现韩寒的导演风格一直在不断调整和突破:
一生相遇后:电影导演处女作,其中保留了太多的文学叙事手法。电影《相逢为人生》讲述了三个失去家乡的年轻人穿越大陆的故事。主角在途中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每一段旅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思考。
《不会有未来》作为韩寒执导的第一部电影,具有浓厚的韩寒色彩,包括碎片化的文学叙事手法和浓厚的文学气息。影片深层次的主题被松散的叙事结构冲淡,逻辑不够完整,导致无法充分表达情感张力。这也是它一直为人诟病的致命弱点。
乘风破浪:电影的叙事性有所提升,但故事情节饱受诟病。时间线设定为2017,韩寒第二部作品《乘风破浪》上映。影片讲述了赛车手徐太郎在睡梦中发生意外,回到1998参与父亲母亲的小镇生活,并与父亲完成和解。
这一次,韩寒的电影叙事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个故事可以讲得更清楚。他的导演能力也得到了观众的广泛认可,但同时也暴露了另一个问题。影片的剧情向《新他是我哥》的场景和片段致敬,观众质疑影片的思想性和创作力。
总结:两部作品《后会有期》、《乘风破浪》各有亮点,但作为韩寒作家身份向导演身份的过渡点,两部作品都沾染了叙事零散、情节单薄的通病。但就其商业化而言,《乘风破浪》在票房上比前作更有吸引力和号召力,前者的叙事也比后者更完美。
《飞天人生》:叙事和剧情都有所突破,电影类型更接近商业片。两年后,韩寒带着《飞天人生》勇闯春节,喜迎新年,再次回归影坛的韩寒让人眼前一亮。
很多人会把韩寒的第一部作品《后会无期》定义为文艺片。当时他初入电影圈,创作思路和手法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但《飞天人生》标志着韩寒的电影创作能力在逐渐提升,甚至可以说是突飞猛进。
无论是电影的叙事性,故事的完整性,剧情的创造性等等。,“飞天人生”相比之前的作品有了质的飞跃。虽然有人会用阿郎的故事来质疑《飞天人生》的原创性,但我们都可以看到,两者在故事创作上有着显著的差异。电影《飞驰人生》除了赛车手的身份和“陨落英雄重归江湖”的老设定外,还有更多的新元素和创作空间。
电影《后会有期》上映后,韩寒曾经说过,
“不会刻意迎合观众或者市场。”
但在他后期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韩寒一直在不断地纠正大众指出的问题。从《未来》中孤独的背包客邻居的女儿等陌生疏离的人际关系,到《乘风破浪》中和好如初的父子关系,再到《飞天人生》中热气腾腾的亲子关系和朋友关系,韩寒的作品正在逐渐打破其文学作品中孤独疏离的氛围,逐渐走向大众化和商业化,更加迎合大众的品味和欣赏水平。
03.梦想和奉献是韩寒作品永恒的情感焦点。
说到飞行生活,永远绕不开的主题就是“梦想”和“奉献”。主人公张驰热爱赛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赢得比赛。用鲜血祭奠梦想,大概是每一个被生活打磨过的普通人都无法拒绝的情怀。
在韩寒的每一部作品中,虽然电影类型和表现形式不同,但梦想和奉献始终是电影的主线,也是韩寒创作的情感重心。
《一生再见》中,失去故乡的游子在旅途中不断道别,其实是在探索自己的归途,追逐自己的信仰。《乘风破浪》中,徐太郎不顾父亲的命令,坚持从事赛车行业,这是他对梦想的热爱;他的父亲许十年如一日守护着小镇的安宁,这是一种奉献精神的演绎。在《飞天人生》中,被封杀的五年间,张驰以在大排档炒饭为生,至今仍坚持每天在脑海中模拟赛道20次,将巴音布鲁克100多公里的赛道深深引入脑海。在影片的结尾,张驰仍然选择比赛第一,知道他已经死了。这是张驰对理想世界的热切追求,他愿意为自己的梦想奉献一生。在韩寒的作品中,虽然不乏对现实的批判和讽刺,但他的作品永远不会忘记描写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从《后会无期》到《飞天人生》,韩寒总是敢于给血腥残酷的现实裹上一层温暖,再用梦想的光芒照亮灰暗的人生,让人在骨感的现实中重拾信仰,收获希望。这是电影最深刻的思想和力量。
04.韩寒鲜明的导演风格和个人印记也是本片的一大亮点。
韩寒导演的所有作品都沾染了韩寒的身份痕迹,甚至可以说都是以韩寒为标志的作者片。作为一名赛车手,赛车始终是贯穿他电影的元素。作为作家,对贫苦生活的描写和怜悯是来自文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①赛车元素永远贯穿影片,成为影片中的一抹亮色。
赛车元素在韩寒的众多作品中一脉相承,已经成为韩寒显著的个人印记。《再见》的主人公郝汉的职业是赛车手,所以他自然成为了这段旅程的车手。《乘风破浪》徐泰郎赛车手的身份成为影片开场的引子;而《飞驰人生》讲的都是赛车,讲的是一个死去的车神复出的故事。
韩寒丰富的赛车知识,使得影片中的赛车元素充分呈现在观众面前。从记忆改装零件和预算,到张驰的改装技巧,以及张驰经典证明自己可以在没有飞行员的情况下完成比赛,这些情节将赛车元素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此外,得益于幕后团队的辛勤工作,电影《飞驰人生》将真实呈现险峻的巴音布鲁克赛道。拉力赛的激烈竞争让人热血沸腾,带给观众极致的感官体验,不仅拉近了观众与电影的距离,也让观众对韩寒有了更深的印象。遥不可及的赛车元素也因此成为了影片的最大亮点。
(2)聚焦贫困的角落,凸显底层人民的困窘与努力。
在韩寒的三部电影中,华东的衰败与贫穷的角落反复出现,使得电影始终笼罩着底层小人物的无奈。电影《不会有未来》一开始就聚焦在浙江省落后城市东极岛。《乘风破浪》将故事设定在逐渐衰落的上海金山区林挺镇。“飞翔的生活”在放松后定居在东方明珠下的贫民窟。
导演把故事定位在一个古老而衰败的贫民窟,接近痞子,能让无数小人物动情。在卑微却充满人间气息的尴尬生活中,被困在底层的小人物们追逐着光明和信仰。这种自我超越的崇高与现实的激烈冲突非常感人,给观众一种情感上的快感。
写在最后
作为贺岁电影,韩寒导演在电影《飞天人生》中注入了很多喜剧元素和商业气息,可以说是韩寒导演作品的一大转变。在众多幽默元素的背景下,影片沉重的主题相应被淡化,这也导致影片两极分化的呼声很高。
但在我看来,想要深入理解这部电影,需要结合韩寒之前的导演作品和他的成长经历来讨论。因此,在本文中,我刻意从多个维度探讨韩寒导演喜剧电影的价值体现以及他围绕这部电影对梦想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