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电影

法律存在与否是一个问题——电影《罗生门》的法律解读

时间:02-05 08:49作者:陈洪国新闻来源:中国民商法网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黑泽明的《罗生门》是一部让你觉得有必要再看一遍的电影,但你没有勇气重温它。我不知道他的评论是否过分,但就我而言,当我今天再次观看《罗生门》时,距离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已经过去了三年。三年来,我对法律和社会的理解应该说有所提高,但可以说,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增长的困惑驱使我再次想到罗生门,并试图品味它的法律意义。

然而,我似乎走错了地方。对于《罗生门》这部伟大的作品来说,带着任何特定的目的、关注或取向走进它注定会失望。这种挫败感并不是黑泽明无法满足你的提问的失望,而是你的视角成为了你进入罗生门的最大障碍。你原本想从电影反映的某个方面深入了解社会、人性和制度,但面对黑泽明的广泛关怀和深刻洞察,你的所有尝试都变成了对电影的肢解,结果是观众面临更大的困惑。但是,我还是不甘心,因为这部电影讲述了邪恶的故事和对邪恶的审判,所以我相信如果我用法律的眼光看这部电影,我会有所发现。

《罗生门》中的人物总是以下几个:樵夫、武士的妻子珍莎、强盗哆香婉、她的丈夫吴红、普通人、和尚和一个婴儿。故事发生的地方只有三个:犯罪发生的树林、进行审判的纠察队办公室和案件重述的罗生门。电影讲述了一个普通的案件:强盗多香丸在树林里遇到了一个武士和他的妻子珍莎,他产生了邪恶的想法,将武士捆绑起来,强奸了他的妻子,然后杀死了她的丈夫。影片的重点是不同的参与者如何围绕这个案件从自己的立场描述案件的故事。因此,它是一部直接以人的“叙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我们可以先看看以下四个人对案件的不同描述:

樵夫的叙述:在影片开头的第一段叙述中,他在穿过树林的路上遇到了被丢弃的妻子和武士的头颅,一个城市女孩的帽子,绳子,最后是武士的尸体。然后他跑了,并向警方报案。在影片的最后,他的第二个叙述是:他看到强盗在他完成后向甄沙求婚,他的妻子割断了丈夫身上的绳子,希望两个男人决斗。武士拒绝为她而战,认为她是一个“无耻的婊子”。强盗们也开始鄙视她。她很生气,说这两个人是真正的懦夫,这鼓励他们拔出剑来努力战斗。最后,筋疲力尽的强盗用剑而不是匕首杀死了武士。在他看来,女人很狡猾,两个男人都是懦夫。

强盗的叙述:树林里的风吹起了一个女人的面纱,这让他很难受。他先是骗武士从坟墓里拿走了财宝,然后把贪婪的丈夫绑了起来。出于对武士的嫉妒,他在丈夫面前羞辱了妻子。当他准备离开被袭击的夫妇时,妻子扑倒在他的脚下,说:“要么你死,要么我丈夫死”,不愿在这两个人面前出丑。他割断了武士的绳子,在决斗中英勇地杀死了武士。他钦佩武士,武士可以与自己战斗二十多个回合,以显示他的勇敢。

妻子的叙述:被劫匪占了便宜后,她乞求丈夫的帮助,但当她哭泣时,她面对的是丈夫的冷漠和蔑视。她痛苦地回忆说:“到现在,当我想起那个眼神时,我仍然觉得我的血液凝固了。他眼中闪现的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悲伤,...仅仅...只是一道鄙视我的寒光。”绝望的她手里拿着匕首扑向丈夫。她晕倒了,醒来时,她看到刀插在她丈夫的胸口。

丈夫的叙述:把灵魂附在女巫身上说话。强盗强奸了他的妻子后,他好心地安慰她。他看到他的妻子从未如此容光焕发。她背叛了丈夫,要求强盗杀死他:“如果他(丈夫)还活着,我就不能嫁给你。”但是强盗鄙视他的妻子,把她摔在地上,问她的丈夫如何对待这样的女人。这时,妻子跑了,强盗追她。后来,绳子解开后,武士羞愧地将匕首刺进自己的胸膛。

我们发现每个人的叙述在关键点上有很大不同。完全相同的情节是:妻子被强奸;丈夫被杀,这两个事实谁都无法否认。但是,至于丈夫是如何被杀害的,是被谁杀害的,从四人的供词中无法明确判断。正如樵夫最后所说:“每个人只会为他自私的行为辩护。”樵夫的谎言是为了掩盖他偷匕首的行为;强盗、丈夫和妻子的供词是为了掩盖他们的弱点,特别是他们的三个叙述都试图证明他们杀了自己的丈夫而不是其他人。事实的真实性是不确定的,但恰恰相反,它表明这些涉案人员在人性中有一些一致和不可改变的东西。正是人性中这种永恒的自私倾向和强者胜于弱者的心态使他们超越了法律,这使叙述者不在乎真正的罪犯是否能被法律抓住,也成为导演黑泽明在影片中刻意回避法律存在的原因。

这在纠察队办公室的审判场景中得到了体现。在这里,法官的角色被故意隐藏起来,法官从未出现过,也没有说话。导演用平面打开镜头,让每一个被审判的证人和当事人都跪在观众面前。然而,虽然没有法官,但审讯过程仍然可以相继进行,因此整部电影并不缺乏程序。缺少的实际上是最终的结论和判决。法官的缺席不仅表明法官是不必要的,而且表明审判无处不在。只有没有评委,所以所有观众都有机会成为评委;正是因为没有法官,这些被审判的证人和当事人无形中成了法官。每次他们出现紧急情况时,都是在审问和挑战观众(这种情况下不也要撒谎吗?),并使跪着的审判显得比我们这些坐着或站着的人更有尊严。需要注意的是,在审判中,作为证人出现的樵夫和和尚,以及抓住强盗的商人,看起来要谦卑和谦逊得多。相反,强盗夫妻作为当事人,在描述问题和表达形象时都振振有词,而且打得头破血流,甚至义正词严。因此,这里的审判实际上成了当事人自我行为的另一种表现,审判的权威性和神圣性最终丧失殆尽。

然而,是什么促成了这一切?我们知道黑泽明的这部电影是在二战结束后几年拍摄的。也许他想表达的是,没有必要对过去的事件进行评判,也没有必要调查事实的真实性,因为这些不会取得任何结果。然而,我不在乎这部电影在这里的政治含义,因为黑泽明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电影可以揭示一些普遍性的东西。法官在这个时候失踪可能表明法律的沉默。黑泽明想宣扬道德力量以及在道德力量下恢复人性光辉的可能性,他也在进行自我探索和道德反思,于是就有了一出戏,一个樵夫和一个和尚在罗生门向老百姓重述案情。

如果说纠察部的证人和当事人所做的是面对审判的叙事策略和自我辩护,那么在《罗生门》之下,樵夫和和尚这两个曾经出现在法庭上的人所面临的是不是法官的普通人的质疑,他们所做的是再次重述和面对事件的询问。只有面对这种重申,他们才感到困惑。重述由此开始具有反思的意义。黑泽明用他出色的导演技巧告诉我们,案件的真正解决必须等到审判之后,而内心的审判并没有结束。这时,法庭上的辩护变成了巨大的焦虑和恐慌。樵夫一直喃喃自语:“我不明白,我不明白。”作为道德正义的化身,和尚开始了与愤世嫉俗的普通人的对话,尽管这种化身在他身上是如此微弱。

普通人:在战争和混乱的时代死去不算什么。罗生门上每天都有五六具无主尸体。

和尚:是的,死亡的人数比这个多,比如士兵短缺、地震、风暴、火灾、饥荒和疾病,但没有比这个更可怕的了。为什么?“根据刚才发生的事情,世界如此流行,人们根本不敢相信。这比什么强盗,什么流行病,什么荒年,火灾,军事灾难更可怕。”

和尚的反思直接指向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不稳定感和不信任感。他认为,正是这种维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德意识支撑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以战争的混乱为借口,不勇于承担责任。道德因此取代了法律,成为人类复苏和人类救赎的希望。这种反思在电影的结尾达到了高潮,也就是在案件被描述之后,一个哭泣的弃婴刚刚出现在罗生门。如何看待这个弃婴,成了审判和反思能否成功的最终考验。老百姓试图剥去婴儿的衣服,被樵夫阻止。普通人争辩说:“这是一个个人不如狗的世界,没有人能不照顾自己而生活。”无情抛弃婴儿的父母不是更邪恶吗?樵夫拿走匕首难道不是一个肮脏的举动吗?羞愧的樵夫无言以对,但在故事的结尾,樵夫终于说服了和尚让他收留这个弃婴。他说:“我自己有六个孩子,多生一个也没什么不好吧?”这时,雨停了,阳光出现了。以这样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结局,黑泽明为道德胜利和人性之光画上了完美的一笔。

也许这就是电影《罗生门》的核心寓意:人类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所有的审判和折磨。然而,这样的洗礼能在没有外力帮助的情况下,仅靠内在道德完成吗?我们想起了《阳光之下的罪恶》中的强盗,以及电影中引发这场罪恶的暴雨。这一切都放大了参与者对自身行为英雄主义的追求——有了崇高,他们就会因同情而死;这一切也表明,法律以及法律之后的道德在这样的人的尊严面前完全丧失了信誉。他们不再强大。在现代生存的语境中,制度和法律的存在当然不能从根本上纠正人性的恶,避免人类的灾难,但如果没有制度和法律,一切道德终究不能显示其力量和其边界。这是一个双输的结局,所以导演在最后刻意表达的樵夫收留弃婴的情节确实有点老套甚至无聊。这是黑泽明的错误还是必然?

在这部电影中,黑泽明无意向我们展示任何批评,他只是在深入挖掘。正因为如此,在这部关于“自我审问和自我回答”的电影中,他不会问法律是否可以拯救爱情、生命和人性,也不会问法律是否可以像基斯洛夫斯基的三部曲《蓝、白、红》刻意揭示的那样被这些爱情、生命和人性所拯救。因此,《罗生门》所展现的是东方人对人的自我满足和自我丧失的关注,无法揭露人与制度、人与法律、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剧烈冲突。因此,在影片中不同叙述者相互对立的谎言背后,有一个非常一致的阴谋。他们有着同样的自私,同样的害怕软弱,同样的渴望在法律和他人面前表现出骄傲。然而,害怕软弱本身就是巨大的软弱。这样,就不会有冲突中的挣扎,不会有生存困境和对困境的焦虑。因此,电影中的叙述者可以嘲笑别人,但他们不敢对自己的人投以哪怕是轻微的一瞥。他们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在谎言下坚持这一阴谋来实现自我安慰和和平。这也深刻地反映在导演黑泽明近乎执着的叙事手法上:似乎他已经安排好了所有的情节,所有的故事只是以另一种方式重复上演,一切都在他的精心策划和安排之下,包括里面的阳光、树林和雨水。这时,我似乎明白了朋友的评论:为什么我们没有勇气再看一遍这部电影?就是因为我们和电影里的人一样有逃避的心态,逃避所有对自己的反复考验。

黑泽明的《罗生门》是一部真正能敲开观众心门的电影。它不像《布拉格之恋》那样不堪,也不像基斯洛夫斯基的电影那样凝重甚至压抑。黑泽明的表演并不感人和人情,也不是法律和道德与生活冲突的尖锐痛苦,因此他无意面对这些问题并提出现代解决方案。如果这个“现实”不再是我们所期待的制度和历史现实,我不知道它会是什么。是人性吗?而它所展现的人性显然处处蕴含着道德危机。黑泽明在电影中没有给出案件的答案,这似乎挡住了所有人类问题的答案。

这是我的困惑。作为法律人,我们似乎更愿意从电影中看到对规则的追求、对法律的依赖以及法律和制度在拯救人类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我们甚至希望看到法律与道德、政治与人类欲望之间无休止的冲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法律是一种独立而独特的力量。带着这样的期望进入罗生门,法律人肯定会感到失落。有人可能会说黑泽明没有把法律带入他的视野,但这显然是一部与法律密切相关的电影,其中有谋杀、强奸和审判这一切的机构,但最重要的武器却被遗忘了。黑泽明展现了法律缺位后人类寻找自我的过程,因为剧中破败的罗生门可能已经暗示了人类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没有规则和法律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人类不得不生存,这就是问题所在。那么,在法律可以依赖和不得不依赖的时代,如何避免人类在法律中蒙受耻辱,完成法律真正参与人类事务的壮观表演,进而实现法律对人类文明的拯救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根本问题。

===============================

===============================

以上是对电影的法律观点。

你觉得有启发吗?

我没看电影。从大纲中,我们可以谈论证据的可采性和证据的自由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