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装的意思
戎装,汉语词语,读音为róng zhuāng,意思是军装;着军装。解释指军装;着军装。
一、戎装:
1、戎装,汉语词语,意思是着军装,出自《魏书杨大眼传》至於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
2、唐杜荀鹤《献池州牧》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唐刘禹锡《送令狐相公自仆射出镇南梁》夏木正阴成,戎装出帝京,沾襟辞阙泪,回首别乡情。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见一人戎装坐盘石上。碧野《长江奔流》他房间的墙上挂着作家丘东平的戎装照片。
二、戎马:
1、戎马为汉语名词,戎者兵器也,马者战马也,故戎马一词是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宋书武帝纪中》承亲率戎马,远履西畿,阖境士庶,莫不恇骇。《左传成公十六年》晋入楚军,三日谷,范文子立于戎马之前,曰君幼,诸臣不佞何以及此。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当戎马流离之际,不难於慷慨,而难於从容。
2、《旧唐书承天皇帝倓传》殿下宜购募豪杰,暂往河西,收拾戎马。《东周列国志》襄公稽首受命而归,即整顿戎马,为灭戎之计。宋汪藻《己酉乱后寄常州使君侄》戎马窥天堑,边烽断日畿。《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城复日,人皆相庆,独主母有忧色,告主君曰城虽云复,戎马必再来城中之人。
三、兵戎相见:
1、兵戎相见,汉语成语,意思是指用战争解决问题,出自《清史演义》兵戎意思是武器,以武力见面了。
2、蔡东藩《清史演义》齐萨所说的,无非是索交尼堪外兰,否则兵戎相见,差弁无可辩驳,只得唯唯而还。吴晗《朱元璋传》从至正十六年起,张士诚和朱元璋兵戎相见,大小数百战,互有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