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是什么意思

削藩是封建制度下君主为了收回诸侯或地方割据势力手中的部分或全部权力而实施的政策。

1、削藩出自《明史·齐泰传》:“先是,帝为太孙时,诸王多尊属,拥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议削藩。”

2、中国历史上有四次著名的削藩之举,分别是汉景帝削藩、唐朝四代统治者削藩、建文帝朱棣削藩和康熙帝削藩,他们的目的是削弱藩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然而削藩的结果有的不尽人意,所以削藩有利也有弊。

3、事实上,直到唐朝终结,都没有解决藩镇问题。后来的五代十国,其实就是唐后期藩镇割据的演变。因此,后来赵匡胤建立大宋后,杯酒释兵权,收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

4、事实上历史上对于削藩这件事,一向是非常谨慎的。很多雄才大略的君王,其实都不敢随便削藩。汉武帝只能采用颁布“推恩令”的方式,变相削藩。其他与汉武帝一样变相削藩的,还有宋太祖、光武帝等人。宋太祖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用金钱购买权力。光武帝则采用大面积分封侯爵的形式,稀释诸侯们的权力。

5、而清初清军入主中原时册立了四个汉人为王 孔有德 耿仲明 尚可喜 吴三桂 孔有德死的比较早 所以到了康熙时期就是三藩 当然那时候耿仲明也早就不在了 那时候的三番是 吴三桂 耿精忠和尚可喜 另外提一点 ?三番最初造反的只有两藩 尚可喜到死都是效忠清朝的 是他的儿子尚之信软禁了他夺了他的权 才有了所谓的三藩之乱

6、同时区别于推恩令是削藩的一种演化措施,两者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减弱藩王实力,消除对皇权的威胁,但本质上还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