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狼必须是雄性?从狼的社会等级来看,雌狼能领导狼群吗?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人们,都经常喜欢拿动物来比喻某种品质或者特征,比如雄狮是霸气、勇敢的象征,猴往往用来比喻很灵活,牛是憨厚勤劳的形象,而绵羊通常代表温顺。

狼是经常出现在各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形象里面的动物,狼群被认为是团结、坚韧、拼搏的代名词,不少公司的企业文化都强调一个?狼性?,但实际上人们对狼这种动物并不是很了解,至少大多数人没有了解得那么全面。

狼群

狼是一种很有魅力的动物,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喜爱者众多,或许人们喜欢狼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基本上一提到对狼群的印象,第一反应就是?团结?,狼群之所以能够那么团结,是因为它们有着一套十分森严的等级制度,生活在同一狼群里面的个体,都遵循这套制度,各成员之间为了生存和哺育后代而进行社交、相互合作,其能力仅次于聪明的灵长类动物。

能群居,亦能独居

要说在哺乳动物里面,分布范围最广的,除了人类,基本上就是狼了,我们常说的狼、平原狼、中国狼、蒙古狼、北极狼等等,都是属于灰狼种,全世界的野生灰狼可以分成36个亚种,分布在北半球绝大多数地区。

狼之所以能够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这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有关,多数犬科动物都是群居生活的,狼也是一种社会属性较高的动物,多数情况下能群居生活,但它们的生活模式可不仅仅只有群居。

狼的分布图

一般来说,狼有三种生活模式,分别是独居、成对活动,以及群居,决定它们以何种形式生活的因素主要有季节、猎物数量等,在春夏等较为温暖的季节,万物复苏,在无论是草原平地,还是较为开阔的森林中,都充斥着数量较多的小型啮齿类动物。

另外其他的有蹄类动物数量也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此时独狼的数量较多,尤其是森林生态系统下的狼,独自行动或者两只配对个体一起行动,也能获取到足够生存的食物。

而当寒冷季来临的时候,狼则主要以大型有蹄类动物为食,捕获这些猎物,往往需要团队配合,所以此时大多数的狼,都是群居的。

独狼

白俄罗斯科学院的专家们在纳利波基森林里面进行了长时间的生态研究,他们就发现了这一现象。在研究区域里面,研究人员发现成年的欧亚猞猁能够杀死狼,尤其是雄性大猞猁,会定期清除生境内的狼,以降低幼崽死亡率,因为猞猁幼崽较为脆弱,容易被狼杀死。

人们发现,在每年的4-9月的时候,猞猁杀死的狼数量明显要高于其他月份,进一步研究之后发现,原来4-9月是纳利波基森林里的温暖期,此时独狼的数量较多,甚至超过了群居狼的数量,猞猁专挑独狼下手。

事实上即便是成年的雄性大猞猁,也绝对不会去主动招惹狼群,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其他月份里面,猞猁杀死狼的数量变少的缘故,因为在寒冷季时,狼多以群体活动。

纳利波基森林里的狼群

狼是?一夫一妻制?的,通常配对成功之后一生都在一起,但若有一方死亡或者消失之后,另一方会很快重新找到伴侣。狼多倾向于在下半年或者冬季的时候发情,时间持续两个星期左右,而处于发情期阶段的配对个体,会成对活动。

在以往的研究里面,人们发现独狼或者成对活动的狼,狩猎成功率要高于大型狼群,这与人们的普遍观念相反,多数人的观念里面认为,狼群的个体数量越多,狩猎起来应该越容易,但实际情况却是:

当狼单独或者成对活动时,所捕食的猎物多为体型较小的动物,狩猎成功率自然高一些,而大型狼群为了减少狩猎次数,以及满足生存所需,往往会捕食麝牛、驼鹿等大型的猎物,成功率自然较低。

成对活动的狼

狼群的形成

狼的基本社会单位是家庭,通常由一对成年狼及其若干后代组成,在北美地区,狼群的平均大小为8只狼,而在欧洲,则为5-6只,成员结构为:两只成年狼(父母)、亚成年狼,及小于一岁大的幼年狼。

较大型的狼群通常由2-3个家庭组成,另外也被观察到有多个不同的狼群会暂时聚集在一起,形成超大型的狼群,目前人们观察到的已知最大狼群,由42只狼组成。

母狼及幼崽

狼幼崽自出生之后,大多数会在群里面生活10-54个月,之后就会离开,进入流浪生活,这点与狮子的生活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物种避免近亲繁殖的机制。

独狼经过一段时间的流浪之后,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配对之后它们一起生活一起旅行,当寻找到没有被占领的栖息地时,就会将这片区域作为自己的领地进行标记,然后交配繁殖,开枝散叶,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狼群,但在某些情况下,独狼也会加入另外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狼群,而不是自己?创业?。

不过狼群多是以亲缘关系为主导的群体,它们对外来狼的容忍度很小,通常来说不会接纳外来的独狼,而是将其赶走或者直接咬死,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狼群也会接纳外来狼,比如配对狼中的一方已经死亡了,另一方就会接纳一只异性的成年狼来代替已故的成员。

当然这种情况极少,在被狼群所接纳的外来狼里面,绝大多数都为1-3岁左右的亚成年狼,并且这些亚成年狼还要表现出比较服从的态度,同时也不具备与群里其他成员争夺配偶的实力。

成年狼及亚成年狼

决定狼群规模的因素有很多,但大体上可以分成四个,分别是竞争与联系、狩猎与生存,初次接触的朋友可能不太理解,我们将其一一拆解开来:

竞争可以理解为狼群与狼群之间的竞争,狼是领地意识极强的动物,通常来说一个狼群的领地面积要远远大于生存所需的面积,这样能够保证有充足的食物供应,但同时狼群也会避免在领地周边猎食,因为在这种地区捕猎,极有可能与邻近的狼群发生争斗。狼群的规模之所以会受到这方面的限制,主要是因为一旦狼的数量超过了合理的范围内,就会不断与周边狼群产生摩擦。联系就更好理解了,前面说过狼群是以亲缘关系为主导的群体,即一个狼群中,后代数量越多,亲戚越多,那么整个狼群就越大。另外,如果两个狼群之间具备亲缘关系,那么它们合并在一起形成大型狼群的概率就越大,从而便能形成以经验最为丰富的头狼领导下的,大家族式的狼群,它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成员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狩猎是狼的生存手段,它又是如何影响狼群规模的呢?其实很简单,即在一定区域内,捕获生存所需的猎物所需的最小成员数量,比如狩猎一头驼鹿,最佳的数量是4只狼,而狩猎一头麝牛,则需要更多的狼。生存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生存,而是指在一片区域内,野生有蹄类动物能够养活的最大狼群数量,即这里的猎物,能够支持多少只狼生活下去。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已经很少超大型的狼群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受人类生活影响,野生动物数量水平远远低于历史水平,无法养活超大型的狼群。

大型狼群

狼群的社会等级

狼群是一个等级制度十分森严的社会组织,在一个狼群里面,往往有三个主要阶级,以及一个由幼狼组成的层级,三个阶级分别是:阿尔法狼(通常称为头狼,alpha,?,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次级狼(beta,?,希腊字母表的第2个字母),边缘狼(omega,?,希腊字母表的最后一个字母)。

以家庭式的狼群为例,担任父母角色的成年雄狼为阿尔法雄性,也是头狼,雌狼为阿尔法雌性,在等级上面,阿尔法雌性仅次于阿尔法雄性,亚成年狼为次级狼,地位低于阿尔法狼,而边缘狼地位最低,往往是受到驱逐的狼,或者是刚被接纳的外来狼。

值得一提的是一岁以下的幼狼并未进入主要等级之中,第二年如无特殊情况,会自动成为次级狼。

小型狼群

一只狼的社会等级并不是一直不变的,比如当狼群里面的头狼被猎人捕杀,或者出于某些原因消失之后,群里面地位排在第二的会自动补位成为头狼;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处于哺乳期的母狼,地位也会高于它的配偶。

有学者曾做过一个实验,将一个狼群里面的头狼抽离之后,原来的次级狼顺位继承了头狼的位置,等到它将地位巩固之后,人们再次将原来的头狼放回狼群,发现它不仅没有重新回到高等级的地位里面,甚至连次级狼的地位都混不上,成为了经常被其他狼欺负的边缘狼。

狼的等级特权体现在方方面面,头狼在狼群里面有着至高的权利,决定着狼群里面的一切大小事务,比如捕猎、守卫、交配等等,这点与非洲野犬有着很明显的差异,非洲野犬决定去不去捕猎的时候,往往是集体投票的,高等级的个体只是票占的权重较高,而狼群里面几乎是头狼?一个人说了算?。

高等级的狼对低等级的狼有着绝对的优势,比如在食物分配上面,高等级的狼要吃的时候,低等级狼就得自动让位,但有时低等级的狼也会出现护食的现象,对高等级狼做出抵抗的攻势,但这种行为通常会换来?毒打一顿?,打过之后低等级的狼基本就老实了。

狼群进食场景

那么如何看出一只狼在狼群里面的地位是高是低呢?其实在很多特征上面都能够看得出来。在群居的野生动物里面,地位往往与实力挂钩,所以如果一只狼看起来十分高大健壮,那么它即便不是头狼,至少也是一只地位较高的狼。

另外,在多只狼聚集在一起的情境下,那些看起来气质更佳,处于明显支配地位的狼,基本上也都是高等级的狼,而那些尾巴下贴,呈半蹲状,看起来唯唯诺诺的狼,基本上都是地位较低的。

左上为高等级狼,右下为低等级狼

头狼多为雄性,但也可以是雌性

在关于狼的讨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说?头狼都是雄狼?,那么是不是真的这样呢?事实上并非如此,而是:头狼基本上都是雄狼,但在某些时候,雌狼也可以成为头狼。

比如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狼群里面,若雄性头狼死亡之后,那么母狼会自动顺位继承头狼的位置;又比如在大型狼群里面,往往拥有一雄一雌两只处于阿尔法位置的狼,若雄性死亡或者消失之后,阿尔法雌性也会顺位继承头狼的位置。

狼群

从来没有任何权威的资料提过,头狼必须是雄性,在以亲缘关系为主导的狼群里面,成为头狼的资质除了有绝对的实力之外,充足的生存经验和辈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作为狼群里面的阿尔法雌性不仅体型健壮,经验老道,而且是狼群里面许多成员的母亲,在阿尔法雄性消失之后,绝大多数时候是能够顺利继位的,并且还能服众。

在许多民间传说里面,也时常出现以母狼王为题材的故事,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也拍摄了一期《黄石公园里的母狼王》的纪录片,清晰地向人们展示了一只雌狼是如何历经磨难最终登上狼群之首的故事。

黄石公园里的母狼王

圈养状态下的狼群

按生存状态不同,全世界的灰狼都可以分成两大类,分别是野生狼和圈养狼,受动物园条件影响,圈养狼的狼群规模一般来说比野生狼的要大,基本上在狼生活的园区里面,有多少只狼,就代表该狼群规模有多大。

不过动物园里面的狼,很容易患上某些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刻板行为?,就是动物园里的动物常患的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形式为沿着园区一直绕圈。

动物园里的狼在绕圈

圈养狼的狼群与野生狼的狼群结构差不多,但又有些细微的差别,圈养狼也遵循头狼、次级狼、边缘狼的等级制度,但雌雄之间是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雄性之间形成了一套等级制度,雌性之间也形成了一套,而雌雄两个群体合并成了一个大群,通常情况下阿尔法雄性,地位也是要比阿尔法雌性高,但在阿尔法雌性处于哺乳期的,地位会有所上升,达到与阿尔法雄性持平或者略高于它的位置。

动物园里的狼群

总结来说,不管是野生状态下的狼群,还是圈养状态下的狼群,都会出现雌性领导群体的现象,所以头狼必须是雄性的说法自然就站不住脚了。俗话说?猛虎架不住群狼?,狼群之所以能够表现出这么强悍的作战能力,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来自于它森严的等级制度及稳定的社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