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过鸭绿江》。
看完电影,渡过鸭绿江,他们就是抗美援朝的志愿军。
战争总是残酷的。我们千百万同胞经历了多少困难,才能赢得一点生存的希望和生命的曙光。
食物,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碗饭。是他们最大的希望。听,曾爷爷给我们讲了他过去打土匪、打日军、打美军的故事。爷爷曾希贤作为部队首长,想想当时战友吃的是什么。玉米粥。玉米粥听起来不错,其实就是一点玉米和熙熙攘攘的野菜。大家都吃不了多少。即使生活如此艰苦,爷爷曾希贤还是带领部队几十名战友英勇奋战。来到土匪的地盘,曾希贤爷爷把战友分成三排。“一连!从东北方向攻击寨子。二排,出发!攻击大门。第三排,出发!要覆盖所有成员。”他们无所畏惧,冲锋在前。最后把烧杀抢掠的土匪打得落花流水,为人民做了贡献。
曾希贤爷爷现在已经85岁了。他还和我们分享了许多伟大而感人的故事。将死的战士,死的时候还想着自己的任务,想着自己的祖国。最后,曾希贤爷爷还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做一个四有新人。我想到我的期中考试,想到抗美援朝战士面临的困难。我微不足道,我会继续努力。
曾爷爷还说: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接班人,现在没有战争,但要好好学习,把学习上的困难当成敌人。如果你克服了困难,你就会打败敌人。听了曾爷爷的话,我充满了信心,希望自己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明白,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曾爷爷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虽然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那些用生命保卫祖国的战士们!
看完电影,过了鸭绿江,我被这几天志愿军的精神和牺牲深深感动了。他们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为了祖国的和平,很多人永远留在了朝鲜。上甘岭战役中,在坑道里咬破床单而死的伤员,不敢尖叫的伤员,黄继光和邱在我脑海里历历在目。几乎好几次,我泪流满面。最近经常和父亲争论人性中的自私,认为这个世界是好的,两个人在互相争斗。现在我真的为自己的浅薄无知感到羞愧,但我感到欣慰的是,我说了我爱我的祖国,爱这个社会。即使当今社会人多,但很多现象并不值得去爱。但是,我有什么资格呢?
父亲总说活着没意思,家人也不理解。他抱怨他的父亲对他的孩子说这样的话,他不明白为什么现在的生活如此丰富和稳定。突然,我好像明白了一点。我父亲出生于1955,他的三老爷是烈士。他父亲从小就被日本人绑在绳子上,要他说出三爷的下落。父亲以出生在烈士家庭为荣,从小就接受这种精神。他父亲的牺牲是为了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让所有人都能平等的生活,所以在他父亲心中,利益反而被淡化了,人性中的自私在这样的无畏面前不值一提。因此,我认为他不理解人性中的自私和冷酷。他更向往那种生活。
最遗憾的是父亲这辈子没当过兵,爷爷去世早,家里没有强劳力。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他不得不和奶奶一起支撑这个家。他的生活平淡而平静,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这个精神不在乎自己是不是当兵的,能拿多少钱,吃什么,现在住什么房子,在家人的劝说和洗脑下孤独而倔强。不,抗日战争胜利的都是这样的。有了这个信念的支撑,才有了今天的生活。这是多么珍贵,我也曾经想改变他,再次为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现在社会发展太快,很久不提革命前辈了。我们早就失去了自我牺牲的精神,失去了人性中的自私,失去了趋利避害的本性,失去了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家都想着多赚点钱,多两套房子。可以理解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有一天国家需要我,我二话不说就献出生命。
看完电影《过鸭绿江》后,涌现出很多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别人的安全而献出生命的英雄。
罗盛教是其中之一。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 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担任某部侦察连。一天,连天文台附近的山村被美国飞机轰炸,他冒着烟和火救出了一位朝鲜老奶奶和一个孩子。1952 65438+10月2日上午,4名朝鲜少年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附近的橡树沼河上滑冰,其中一人不慎掉入2。在7米深的冰洞里,另外3名少年大声呼救。
罗盛教路过,听到喊声,立即跑向事故现场。他一边跑一边脱下棉衣棉裤,冒着-20℃的严寒,跳进冰窟,潜入水中寻找。他两次把男孩提出水面,都是因为冰窟周围的冰破裂,掉进了水里。几经周折,他冻得脸色发青,浑身发抖,难以支撑,但他仍以惊人的毅力再次潜入水中,用尽最后的力气将男孩推出水面。这时,一名士兵赶到,将男孩救上岸。因为体力耗尽,无法浮出水面,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志愿者为朝鲜人民献出了唯一的生命,这也证明了中朝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电影《过鸭绿江》兼具历史性、艺术性和思想性。它从多个维度再现了东西线战役和五大战役的史诗般的战斗,完整还原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了我军为赢得这场艰苦卓绝、震撼人心的伟大战争的最后胜利所付出的牺牲和努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委薛在首映式上表示,《跨过鸭绿江》是第一部以全景式、史诗式的方式呈现抗美援朝战争的电影,是总台制作、自制的第一部故事片,也是第一次以精品电视剧同步创作电影的创新尝试。
首映式上,彭司令员的扮演者“点兵上战场”。“士兵”们依次集合,高呼“到!”声如洪钟,慷慨激昂,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死于国难,死于突然”的军威。在光影、声画交织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的旗帜缓缓展开,将首映式的气氛推向高潮。
电影《过鸭绿江》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一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的史诗电影。
影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的视角,讲述了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到停战协定签订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国领导的“联合国军”之间的史诗般的战争,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完整的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画卷。
本片为抗美援朝战争做了全新的创意影像处理,具有“全”、“高”、“特”三大突出特点。
第一是“全”,即历史是全面的;
以往关于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大多侧重于某一场战役或某一位英雄的呈现,而《过鸭绿江》这部电影,几乎是以全景式的视野,将抗美援朝完整地呈现在银幕上。这既包括从抗美援朝的决策,到其中的五次战役和重要战役,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最后胜利和与美国签订停战协定的国内视野,也包括美军策划发动朝鲜战争,李奇微上台接管,苏联向中国提供支援的国际视野。
这部电影完整而全面地展示了这段历史。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堪称抗美援朝电影的史诗巨作,也体现了“台湾制造”对于这场战争全景式呈现的大度和广阔视野。
其次是“高”,也就是站的有野心;
电影《过鸭绿江》没有简单描述“输与赢”、“战与和”的问题;
但站在人类发展史上,在中国人民刚刚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背景下,它反映了中国人民在百年屈辱后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对和平发展的渴望。
如此强大的内生动力和强烈的民族情感,能够引发和唤起人类广泛的情感;
这也是每一个志愿军战士在这场战争中敢于战斗、敢于牺牲,能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用生命换来战斗和战役胜利的原因。这部电影对人物的刻画,体现了追求幸福生活、反抗侵略压迫的真挚情感;
在这样的人情下,“战争与和平”、“正义与霸权”、“个人与国家”等命题都得到了回答和表达,这也体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制作中的站立高度。
最后是“特别”,即表达视角独特;
电影《过鸭绿江》虽然是对宏大史诗的全景式展示,但其表达视角是寻找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从彭总的个人视角来回顾和表达这场战争。其中有彭将军与美国将军的对比,也有彭将军与战友的真情流露...这些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独特的彭司令员形象。
丁勇岱在《过鸭绿江》中塑造的彭形象,也是众多影视作品中最为鲜明生动,爱恨分明,敢打敢冲,同时又是一个有温度、犀利、智慧的彭形象。另一方面,在这种独特的视角下,影片通过不同角色的彭对比,实现了对人物的立体塑造;
例如,与李奇微、梁兴初、邓华等人相比,彭总内心的真实情感复杂纠结。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对比和烘托,* * *塑造了影片中彭有血有肉、丰富饱满的形象。同时,也正是这种独特的表达视角。影片生动地体现和生动地表达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突出亮点。
总的来说,《过鸭绿江》这部电影是一部充满激情和真挚感情的惊艳之作,是一部高水准、有力量、有温度的抗美援朝大片,体现了“台湾制造”的实力。
这部电影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影像表达,也为广大观众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抗美援朝历史提供了一部优秀的文本。
电影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商业性得到了高度统一,其社会效益和市场效益令人期待,其创作经验值得深思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