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帅:主动要求辞元帅、辞大将、辞上将的有哪些高级将领
1955年授衔,我军评出了开国十大元帅、十大将军、55位上将(后增补到57位),中将175名,少将800名。授予元帅和大将军衔的名单经过反复权衡,多次调整,授予其他将级军衔的名单也经过了多次斟酌。但是,其中有些将领对于自己的军衔是不满意的,比如许世友上将、王必成中将,王近山中将等人。
毛爷爷得知这一情况,诙谐幽默地讲:“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授衔时。”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是大名鼎鼎的许世友上将对军衔不满。许世友上将是红军时期的军长,解放战争时期的华野九纵队司令(纵队司令员成为大将的只有陈赓),立下了赫赫战功。他认为自己应该授予大将,找到了周大大,周大大讲到:“萧克才是上将”,许世友无话可说。
有着元帅资历的萧克成为上将之首,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萧克镇上将,其他想成为大将的上将心服口服。
十大元帅
当然高级将领中也不乏有高风亮节、淡泊名利的表率,比如徐帅、罗荣桓元帅还有叶帅,三位元帅主动要求辞去元帅;徐海东大将和许光达大将主动要求辞去大将;徐立清主动要求从上将降到中将。他们为***和国的诞生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不居功自傲,不患得患失。他们是高级将领中值得学习的榜样。
徐帅在红军时期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缔造了人民军队,四方面军培养的高级将领(少将及以上)多达800人。在评定军衔时,徐帅主动要求辞去元帅,他认为: “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 ”毛爷爷得知此事后非常感慨,对他说了四个字:“好人,好人!”
徐向前元帅
罗荣桓元帅是十大元帅中唯一的大学生,罗荣桓创建了山东根据地和山东军区,解放战争时期,向三野和四野贡献了大批军队。罗帅作为四野的政委,为解放东北作出了巨大贡献。单纯懂军事的林总,离开了罗帅,解放东北也是痴人说梦。1955年,主持评军衔工作的罗帅,提笔给爷爷写了一封极诚恳的信,说: 我参加革命时间比较短,对革命的贡献也很小,给我授元帅衔当之有愧,我恳请不要给我元帅军衔 ……
叶帅作为排名第十的元帅,挑了帅尾。叶帅的资历也很深厚,并且长期主持军事工作。叶帅领导了南昌和广州起义,无愧于“ 人民军队缔造者 ”的称号。他是在外地得知他将被授予元帅军衔的。1月20日,在给毛爷爷的报告上写下了如下文字:“ 我诚恳请求,我最多摆在大将的军衔上。这是 历史 的定评。”
徐海东得知自己是大将后深感不安,他专门找到周大大,说授大将军衔太高了,请求降军衔。周恩来动情地说: “海东同志,授你大将,是根据你对革命的贡献决定的,要我看,不高,也不低,恰当!” 。最后由于毛爷爷的坚持,没有批准徐海东的请辞,徐海东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毛爷爷认为徐海东是对革命有大功的人。
许光达评上大将,表面上看是捡到便宜了,其实也是合情合理。红一方面军有七位大将,红四方面军有一位大将,新四军有一位大将,就是大将之首粟裕,红二方面军不能一位没有,许光达作为红二方面军的将领,还有留学苏联的背景,被评为大将。他给毛爷爷和军委的其他同志写了报告,然后郑重请求: 给我授大将军衔高了,希望降为上将……, 最后,许光达还是大将,但是享受上将的待遇。
当时评定上将的标准是正兵团级,副兵团级评中将,前面提到的王必成就是中将。徐立清完全符合标准。1955年授衔时,徐立清一开始被高层定为开国上将,徐立清主动要求降级,经过多次找领导谈话,最后周大大才同意了他为中将。他也是唯一一位自愿降级,最后得到高层批准的将军。所以说,徐立清成为当之无愧的开国第一中将,而不是中将名单排第一的廖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