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份自己的工作,90年代中期为什么那么多人下岗?
下岗职工问题最早出现于1990年代初期,当时还不叫下岗,有的地方叫“停薪留职”,有的地方叫“厂内待业”,有的叫“放长假”“两不找”等等。90年代中后期,下岗职工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开始突显,并且引起社会各方面普通的广泛关注。
下岗职工问题集中在这个时期出现,是中国经济发展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是中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的一种客观反映。
2、其历史根源在于以往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
3、是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的直接后果。
4、是企业经营机制深层次矛盾的突出反映。
5、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扩展资料
“第一轮下岗潮”到来时,由于此前无先例,又没有经验可资借鉴;加上当时国家经济本就非常困难,面对众多下岗工人及其困难家庭,政府和企业均表现得无能为力。
如果曾所长所说的“第二轮下岗潮”不可避免,除去职工最基本的“三险一金”必须切实落实外,还应该做的就是再就业培训。争取做到这边下岗、那边上岗——下岗即转岗,从而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下岗即失业现象。
当然,如果面临大量职工下岗的企业,本身就会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所以,对可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虽然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政府也不能袖手旁观,同样有责任和义务给予一定的再就业培训资金补助。
也就是说,对于那些面临下岗的职工,由政府和企业合作,根据劳务市场需求预测及职工再就业意向,抓好、抓实各类技能培训。给下岗职工增加现就业所必须的勇气和信心,这也是对职工权益实实在在的保护以及人文关怀。
再者说了,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第一轮下岗潮”那样的惨状基本上不可能出现。
一是国家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第三产业的占比上升,会提供更多的岗位。
二是国家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势必带来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也将为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技能的下岗职工,带来新的机会。
人民网-又一轮“下岗潮”?职工的权益别忘了
百度百科-下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