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的心理学分析
我运用心理学所学,从几个方面分析了《盗梦空间》。
首先,梦的要素
电影《盗梦空间》中,有一个人为制造梦境的盗梦团队;成员的分工与梦的要素形成了对应关系。
盗梦者——梦形成的内在原因
科布,这个从别人的梦里窃取思想的人,是电影里创造梦的原因。他为人们创造梦想,以便窃取想法或植入想法。但在现实生活中,人是无意识做梦的,弗洛伊德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表现。
哨兵——梦形成前的外部诱因
片中有一个前线哨兵,负责前期的资料收集、信息查询等准备工作。他为梦提供了以前的素材,“日思夜想”。我们的梦也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会有现实生活的影子,所以在梦里经常和现实混淆。
梦想建造者-梦中的场景
负责搭建各级梦境的大体环境框架,局部修改梦境环境细节。梦中的场景往往能定下梦的基调,反映梦主的心情和精神状态。
伪装者-梦中的角色
负责在梦中伪装成一个特殊的人(通常是和目标人很亲近的人)以更好地从潜意识层面影响目标人。在梦中,完美经常梦见其他角色。《释梦》中解释说,这些人物象征着主人的内在角色,是各种意识的投射。
歌剧魅影-梦中的情结
在影片中,科布的幻影是他的妻子。因为有很深的负罪感,潜意识里死去的妻子偶尔会出现在梦里,干扰她的行动。在我们的梦里,往往会有挥之不去的“幻影”,我认为这往往是我们潜意识中最关心、最重要的部分,它往往与童年的经历有关。
传统意义上的梦的解析是基于对这些梦的要素的分析和解释。中国的《周公》是人们生活习惯和习俗所总结的元素和内涵的对照表。
二、科布的心理结构
我认为梦的形成和解释适用于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但荣格的一个新人的内心分析理论更详细。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也是一种整体人格结构理论。他把人格的总体称为心灵,认为心灵不仅是一个复杂多变的有机整体,而且是一个鲜明而又相互作用的人格结构。它包括三个层次:意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
意识是人类头脑中唯一能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荣格认为,人的意识发展的过程就是人的“个性化”的过程,而科布的盗梦生涯一度使他成为一个逃亡者,与他人为敌。但同时,意识也在不断丰富、完善、塑造新的自己。最终,科布完成了自我救赎,回归家庭。
个体无意识,荣格认为无意识是对人格及其发展最有影响的因素,它包括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个体无意识是无意识的表层,它包含了所有被遗忘的记忆、感知和被压抑的经历。因为是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与个体经历相关联的心理内容,所以称为个体无意识。
个体无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表现为“情结”的形式,即他的头脑被某种“心理问题”强烈占据,使他无法思考其他任何事情,而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科布的阴谋是他在妻子意识中种下的怀疑,最终导致她自杀。这是他所有心理问题的根源。
人格面具,科布的人格面具是一个冷静、干练、理性的团队领导,所以当他内心的问题出现时,他拒绝告诉他的伙伴,而是压抑和隐藏。
阿尼玛和科布的影子都是他们的妻子。他意识中最原始的动力与最黑暗最深沉的恶的倾向结合在一起,所以他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扭曲,他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复杂而棘手。
看来科布是一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所以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任务完成的过程,更是一个内心治愈的过程。
三、释梦的四层世界
《盗梦空间》创造了四层梦境,一步步深入任务的内心世界。第一个梦:目标人物费希尔听到关于父亲的消息,进入他的敏感区域。他和皮特叔叔的谈话表明了他对父亲的排斥。科布处于执行任务的状态,但梦中有一列火车。
第二个梦:费舍尔发现皮特叔叔被变相绑架,对他产生了怀疑,对父亲的看法也变得松动。科布内心对妻子的愧疚又近了一步,有了妻子跳楼的窗台。
第三个梦:费希尔来到了雪山。这一幕不是《盗梦空间》团队设定的,所以是费舍尔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和父亲的关系是冰冷的,苍白的,包裹在他心里的。为了拯救迷失的玩家,科布决定回到潜意识世界,直面自己的错误。
第四个梦:费希尔被杀,陷入潜意识世界。获救后,他来到父亲的病床前。打开保险箱就打开了他自己的心门。里面的风筝是《盗梦空间》团队不知道的,所以是费舍尔自己的梦想。他完成了自己的救赎,解开了父亲的心。而科布在第四个梦里告诉了妻子真相,原谅了自己。
这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中的当代动作科幻片,也是一部寻找自我、疗愈心灵的心理片。其中,费希尔和科布是两条明显的心理治愈线索,但他们中的大亨、药商和伪装者都在这个梦里对生活有了理解。尤其是大亨的表现更为明显:他从一个精明的商人,在四维空间中慢慢成长起来,他自己口中的药剂师和游客。但是,他在这次旅行中找到了生命的真谛,这从他临死前的遗言和第三个梦醒来后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来。
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关于心理和意识活动的电影也越来越多。不久前上映的动画电影《Inside Out》,用不同的人物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人类的喜怒哀乐。可见,心理学不再是教科书上枯燥的科学,而是更加深入、直接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