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标签式新闻例子

贴标签形式的、乱扣帽子的新闻也可以理解为张冠李戴式、扩大事实性的虚假新闻。如:

广电总局解释《泰坦尼克号》裸戏被删

刊播媒体凤凰网

发表时间2012年4月9日

“新闻”2012年4月9日凤凰网影视新闻频道报道称,“近日,3D《泰坦尼克号》将上映,其中露丝全裸露点的镜头被删引起了观众的质疑。对此,广电总局做出了解释,称考虑到3D电影的特殊性,担心播放片段的时候观众伸手去摸打到前排观众,造成纠纷”。

其实,这条“新闻”之前就在微博上广泛流传了,不少媒体微博曾转发过这一信息,甚至被英国《卫报》等国外媒体关注并转发,连《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也信以为真。

真相这个“国际玩笑”的始作俑者——网友“豆瓣逗你妹”解释了此事的来龙去脉。4月8日他在自己的微博中杜撰了这条“新闻”。在这条纯属搞笑的微博最后,特意加上“#假新闻#”标签。对此,他解释说,考虑到大家可能对讽刺、恶搞的“洋葱文化”不了解,专门在最后加了一个“假新闻”标签,以免人们以假当真。不过,在社交媒体的不断转发中,这条信息“火”了,但是他特意设置的“假新闻”标签,却在转发中缺失了。有的媒体机构认证微博不但把“假新闻”标签丢掉,还换上“首席评论”的标签,更增添了这条信息的真实性、权威性。

点评网友抱着娱乐的态度信手“创作”了一个“客里空”,而且注明了这是假新闻。然而在传播的过程中,“假新闻”的标签却被遗失了,俨然以真新闻的身姿登场,并得以广为传播。也许有些传播者明白其中的调侃成分,只不过是为了取乐而放任自流罢了。问题在于,媒体如何承担起核对证实的责任?如何确保自己作为事实准确发布者的权威地位?

自我看法,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