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老师和父母都是骗子?罗森塔尔效应:骗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本 文 约 2800 字

阅 读 需 要

8 min

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有种“骗”叫重塑

生活中有一种“骗”,无处不在,虽然是“骗”,但却充满一股神奇的力量,让很多人走出了自卑的阴影,让很多人充满信心地走向成功。

曾经有这样一个小男孩,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患脊髓灰质炎而导致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他很少与同学们 游戏 或玩耍,老师叫他回答问题时,他也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春天,小男孩的父亲从邻居家讨了一些树苗,他想把它们栽在房前。他叫他的孩子们每人栽一棵。父亲对孩子们说,谁栽的树苗长得最好,就给谁买一件最喜欢的礼物。

小男孩也想得到父亲的礼物,但看到兄妹们蹦蹦跳跳提水浇树的身影,不知怎么地,萌生出一种阴冷的想法:希望自己栽的那棵树早点死去。因此浇过一两次水后,再也没去搭理它。

几天后,小男孩再去看他种的那棵树时,惊奇地发现它不仅没有枯萎,而且还长出了几片新叶子,与兄妹们种的树相比,显得更嫩绿、更有生气。

父亲兑现了他的诺言,为小男孩买了一件他最喜欢的礼物并对他说,从他栽的树来看,他长大后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植物学家。

从那以后,小男孩慢慢变得乐观向上起来。

几十年过去了,那瘸腿的小男孩虽然没有成为一名植物学家,但他却成为了美国总统,他的名字叫富兰克林·罗斯福。

其实长大后的罗斯福才知道,父亲天天半夜起床给自己的那棵小树浇水就是为了拯救他那颗敏感自卑的心。

“骗”的理论基础

这种良性循环的教育方式,其实是应用了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源于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英俊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他喜欢雕塑,在精心雕琢了一个少女像之后,每一天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心用灵魂去照顾“她”。精诚所至,这位国王的诚意感动了爱神,这一位姑娘“活”过来了,他们结为了夫妻。

1968年,罗森塔尔在一所学校里,他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从全校学生名单中随机挑选了18名学生,用赞赏的口吻告诉老师和学校,这些孩子们是最优秀和有发展潜能的,他们的潜力和智慧要超过一般的学生,并且叮嘱老师们要“保密”,要不然会影响测试的准确性。

到了8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又来到了这所学校进行复试,他发现,当初被他点名到的这些学生的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求知欲望更强,和老师们的互动也更多。

原来,这一场心理实验通过“权威性的谎言”促进了老师对于“名单上的学生”的深切希望和独特关切,这样的心理暗示和鼓励让这些学生变得“更为优秀”,让孩子在学习中的产生进步和最终达到质变,这就是教育学中的“罗森塔尔效应”。

为什么会“骗”有如此巨大的威力

美国电影《凤凰劫》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架运输机在沙漠里遇到沙尘暴袭击迫降,但飞机已经严重损毁,无法恢复起飞。通讯设备也损坏,与外界通讯联络中断。9名乘客和1名驾驶员陷于绝望之中,求生的本能使他们为争夺有限的干粮和水而大动干戈。

紧急关头,一个临时搭乘飞机的乘客站了出来说:“大家不要惊慌,我是飞机设计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听我指挥,就可以修好飞机。”这好比一针强心剂,稳定了大家的情绪,他们自觉节省水和干粮,一切井然有序,大家团结起来和风沙困难作斗争。

最终,利用飞机的一个引擎和两片机翼组装成的一架新飞机载着他们,飞离了沙漠,降落在了一个湖泊里······

而当劫后余生的人们问那位“飞机设计师”原来是设计什么飞机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却是:“我是设计模型飞机的,之前从没有设计过一架真正的飞机······”

这部电影形象地解释了罗森塔尔效应的实施过程:先定为,再装为,后变为。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是个爱学习的人,也可以用以上三步来实现:先 给孩子一个正面的暗示 :“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接着即使孩子不爱学习,因为众多的夸奖会给孩子带来期望,他也会不断地暗示自己:“我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最终会让这件事发生质的变化,久而久之:“真的成为一个爱学习的孩子”。

优秀的老师和父母正是有意或者无意遵循了这个原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当你不断告诉孩子他不够优秀的时候,其实你也是个“骗子”,只不过把孩子“骗”成了一个不优秀的人而已。

“骗”的另一张面孔

阿联酋的心理学家曾经进行了一个实验:他们挑了两株长得差不多的植物盆栽,给左边的一株天天循环播放这样的录音:

“你就是个废物,你一无是处!你长得一点都不绿!你看起来像快烂了一样,你一点都不招人喜欢,要你有什么用!”······

而给右边的那株每天循环播放着:

“我喜欢你做自己的样子,一见你我就特开心,你真的很美!这个世界因你而改变,你好棒啊!”······

30天后,左边的那棵植物生生被骂“枯”了,而右边那株每天收到夸奖的植物,则长得绿油油的。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哲学家詹姆斯说过: “人性的本质是渴望欣赏,孩子尤其如此,欣赏能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贬低能让孩子枯萎畸形 ”。

在沈阳的一个少管所里,一些少年犯们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罗森塔尔效应的另一面就是: 一个吝啬赞美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

“骗”是一种智慧

“骗”的艺术,在教育过程中更多的可以理解为对孩子的夸奖和认可。

儿童教育专家卢群曾经说过: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但是夸奖不是越多越好、越用力越好,而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夸努力。 夸一个孩子聪明永远不如夸一个孩子努力来的更加有效。

夸聪明会让孩子觉得某件事的成功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天赋,并不受自己控制,难度的增加会让他们担心自己天赋不够可能会失败。而被夸努力的孩子会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努力,那么就会取得成功,所以他们更愿意去接受挑战。 夸奖孩子努力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二、夸细节。 比如:在孩子画了一幅画的时候告诉他,颜色涂得真好,而不是“画的真好”、”你真厉害“,这样的泛泛而论。

夸奖越是具体,可以在后面的实践中越是让孩子更加注重细节,也为指明了孩子努力的方向。

三、权威夸。 来自一个更权威的人的认可会最大程度地鼓舞一个孩子,让他充满自信,不惧挑战,潜能得到充分开发,朝着积极方向发展。

老师是规矩的制定者,也是规矩的示范者,一个优秀的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就是一个权威的存在。所以很多时候来自老师的夸奖比父母的夸奖更加有力。

一个持续得到正面期许的孩子,他的成长将永远无止境。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