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

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

 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大家也都清楚现代的化妆品种类繁多,且功能齐全,而对于胭脂水粉相信大家也都不陌生,也是属于化妆品产物之一,以下来了解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

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1

 古时候女人用的化妆品就叫做胭脂水粉,胭脂就是红色的,古时候的胭脂用一种叫红蓝的花朵,就是现在的藏红花,用它经过特殊的工艺,就会变成红色的染料,然后阴干,就成了胭脂。

 胭脂这一个说法是起于商纣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妇女用红蓝花叶做成胭脂,因为这个花是产自燕国,所以一开始叫做燕支,燕国的妇女把红蓝花在刚开花的时候整朵摘下来,然后放到干净的石钵里面捣成花汁,然后去了里面的黄色素,等它凝成脂,就成鲜艳的胭脂了。后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张骞带回去了很多的异域文化,其中就有胭脂。

 到后来医术中也有记载,有一些天然的中药,比如黑豆皮,石榴山花,还有苏方木等,这些里边就可以提取出红色素来做胭脂。红楼梦里就有一段关于胭脂的'文章,“贾宝玉笑着说,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用上好的胭脂拧出汁来,淘澄干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用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就足够了。用一点点水化开,抹在手心上拍脸也够了。平儿听了就按照宝玉说的来打扮,果然是鲜艳异常,而且又甜香满颊”。

 所以从古代开始,胭脂的做法就不断的在改进,到了慈禧用的时候,是用的上好的玫瑰花瓣捣成汁,然后再用纱布过滤,再把新的蚕丝弄成胭脂缸口那么大小,放到花汁里边去浸泡,泡透之后再取出来晒干,就变成了上好的胭脂了。

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2

 胭脂水粉是古代的化妆品,你对它们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说道胭脂这个词,大家肯定都不陌生,而胭脂的历史,更是比想象中的还要悠久。据考古资料发现,早在在汉文帝时期就有胭脂等化妆品的痕迹了。胭脂的名字原为燕支,所以胭脂最开始的材料自然是燕支花,也叫红蓝花。一般是将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捣碎研磨,由于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胭脂。

 不同颜色的胭脂自然与花瓣的种类息息相关,有的还加入多种花瓣或者香粉,而制作流程的精细程度也不同,所以好坏胭脂的价格差异也是极大,王宫贵族的小姐自然用的是上等的胭脂,而民间女子只能用一些便宜的“庸脂俗粉”。

 有胭脂自然还需要粉底才行。《齐民要术》中就详细记载了“粉底”的制作方法。首先把米磨成细粉,然后进行多次淘洗,直到水变清之后,然后把淘米水静置沉淀,把雪白的沉淀物留下,切成薄片,然后在太阳下暴晒,最后在磨成粉末,这样就大功告成了。不过古代受技术所限,粉底还是有脱落的情况,有种“美的掉渣”的感觉,于是智慧的古人又进行改良,采用白铅粉来当粉底,成语“洗尽铅华”就来源于此。

 古代女子在上胭脂前,一般先用粉底涂脸,然后把胭脂膏在手心调匀,拍在脸上。当然胭脂除了涂脸,还可作口红用,擦脸用的胭脂是粉状的,而涂唇用的则是脂状的。

 这样看来,虽然古代生产力低下,但古人对美的追求丝毫不比现代人含糊啊。

胭脂水粉是用什么做的3

  胭脂水粉

 胭脂亦作“胭脂”,亦泛指鲜艳的红色。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统称,是和妆粉配套的主要化妆品。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为是燕国所产而得名。另一说为原产于中国西北匈奴地区的焉支山,匈奴贵族妇女常以“阏氏”(胭脂)妆饰脸面。

 按现代化学知识解释:红蓝花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其中红色素只占0.3-0.6%,而黄色素却占20—30%(16)。若不分离,则色不纯正。红色素不溶于酸,可溶于碱,故先用酸性溶液将红色素沉固于花中,绞出黄色素。

 做胭脂时,则先用碱性溶液(草木灰水,内含碳酸钾)浸取,溶出红色素(红花醌苷,Carthamone,C21H20O11)。再加入过量的酸性溶液(醋石榴、乌梅、醋、酸饭汤)中和,便把红色素单独沉淀出来了。如此反复操作几次,便可将黄色素全部除尽,得到颜色纯正、极为艳丽的红色素。捻成小饼即为胭脂。

 在古代,女孩子们也依旧有爱美的习惯。于是就有了化妆品的出现,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胭脂了,对于胭脂,做工也是极其复杂的,看来古人的智慧也似乎是与自己的欲望成正比的。好似应了那句“没有你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啊!总之我们现在会有这么强大的高超技术也是有赖我们古人的强大智慧啊哈哈。

 胭脂的做法是把红蓝花在花开之时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地杵槌,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淘去黄色之后,就成了鲜艳的胭脂。

 此外我国的古医书中记载可用于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蜀葵花、重绛,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苏方木等,从这些中药可以提取天然的红色素来制胭脂。当然这时的胭脂不再是最早意义上的胭脂了,已经是一切红妆的指代。胭脂作用在化妆中,胭脂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一步。胭脂作为点晴之笔,能让你看起来有年轻几岁的效果,除修饰脸型外,还可让整个妆容看起来更健康。

 《御香飘渺录》中说慈禧用的胭脂,是采集了上好的玫瑰花瓣,用干净的石臼慢慢地把花瓣舂成厚浆后,用细纱过滤取汁,再把当年新缫就的蚕丝剪成胭脂缸口大小,放到花汁中浸泡,等完全浸透取出晒干,就成了上好的胭脂。“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古代妇女化妆,往往是脂粉并用,单以胭脂妆面的比较少见,具体做法可分为三种:1、在化妆之前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即粉红色,然后直接抹于面颊,因其在敷面以前已经被调和成一种颜色,所以色彩比较统一,整个面部的敷色比较均匀,能给人以庄重、文静之感,所以多用于成年妇女;2、先抹白粉,再涂胭脂,胭脂的位置往往集中在两腮,所以双颊多呈红色,而额头、鼻子以及下颌则露出白粉的本色来。

 中国古代传统画人技法中有“三白”之说,就是根据这种化妆方法而来(实物可见唐寅的绘画,里面大多数女性都是这样化妆的),从图象来看,这种妆式常用以青年,历史书中的“桃花妆”一词,即指这种妆式;3、先在面部上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轻轻罩之。由于用色的程度不一,名称也不同,浓艳者称“酒晕妆”,稍浅一些称“飞霞妆”。

 胭脂有很多种做法,有用胭脂花(东北也叫地莲花)做的,有用玫瑰做的。比较了一下程序用玫瑰为原料要简单些。还是先看过程,先找颜色纯正的玫瑰花瓣,要尽量使用色泽统一的。

 将花瓣用干净的器皿挤压出汁,然后放入当年的新蚕丝,在此之前,先将蚕丝撕成小片,使之不粘连。当玫瑰花汁充分浸入蚕丝中时,捞出晾上。彻底晾干后收入密封的陶罐。用的时候取出一两片,放于手心,滴一两滴水,用手推匀后拍于双颊。使之“嫣红颜色好”。

 要知道在当时,胭脂是最时尚的物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