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李煜

李煜(937年-978年),或称李后主,为南唐的末代君主,祖籍徐州。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钟峰隐者、白莲居士、莲峰居士等。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李煜“为人仁孝,善属文,工书画,而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子”[2],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长兄李弘冀为皇太子时,其为事实上的第二子。李弘冀“为人猜忌严刻”[3],时为安定公的李煜恐李弘冀猜忌,不敢参与政事,每天只读书为乐。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亦死。李璟欲立李煜为太子,钟谟说“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李璟怒,将钟谟贬为国子司业,流放到饶州。封李煜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令其住在东宫,就近学习处理政事。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南昌并立李煜为太子监国,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李煜“性骄侈,好声色,又喜浮图,为高谈,不恤政事。”[4]。笃信佛教,“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颇废政事。”[5]在宫内和国内大兴宗教,甚至在军国大事上都以佛事为凭,自己每日穿袈裟诵佛经。直到宋军临城下,李煜还在净居寺听和尚念经。

971年宋军灭南汉后,李煜为了表示他不对抗宋,对宋称臣,将自己的称呼改为江南国主。

973年,宋太祖令李煜至开封,李煜托病不往。宋太祖遂派曹彬领军攻南唐。

975年,曹彬攻克金陵,南唐灭亡。李煜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开封被封为违命侯,拜左千牛卫将军。

976年,宋太祖暴死,弟赵光义继位为宋太宗,改封陇国公。尝与金陵旧宫人书写:“此中日夕,以泪珠洗面”。宋人笔记上说赵光义多次强暴小周后[6]。李煜在痛苦郁闷中,写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画家还绘有《熙陵幸小周后图》,明人沈德符《野获编》中:“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额不胜之状”。元人冯海粟就在图上题诗:“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978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徐铉退而告之,宋太宗闻之大怒。据宋代王铚的《默记》记载,李煜最后因写“故国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东流”之词而被被宋太宗用牵机毒杀(牵机药或说是中药马钱子,服后破坏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7],状极痛苦)。李煜死后,葬洛阳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绝,不久也随之而死。

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性宽恕,威令不素著”,好生戒杀,死后,江南人闻之,“皆巷哭为斋”。

艺术成就

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刘毓盘说李后主:“于富贵时能作富贵语,愁苦时能作愁苦语,无一字不真。”

[编辑]词

李煜词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编辑]前期

李煜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还有一类是在宋朝的压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脱的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编辑]后期

李煜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如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编辑]评价

宋太祖征服南唐统一中国后感叹:“李煜若以作诗词工夫治国家,岂为吾所俘也!”

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8]。“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9]。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不但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也为豪放派打下基础,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后代念及李煜的诗词中有一句相当出名:“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编辑]书画

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编辑]家庭

[编辑]皇后

大周后(小名娥皇[10])

小周后

[编辑]妃嫔

保仪黄氏 记载于马令《南唐书》

[编辑]子女

[编辑]子

清源郡公 李仲寓

岐怀献王 李仲宣

[编辑]参考文献

^ 李煜没有自己的年号而是使用北宋的年号

^ 《新五代史》卷62《南唐世家第二》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四

^ 《新五代史》卷62《南唐世家第二》

^ 陆游《南唐书》

^ 宋人王铚在《默记》中说:“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

^ 王铚《默记》:“服之前却数十回,头足相就如牵机状也。”

^ 《人间词话》

^ 《人间词话》

^ 陆游《南唐书 昭惠后传》后主昭惠国后周氏,小名娥皇,司徒宗之女,十九岁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