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分子的热运动
物理分子的热运动如下:
分子热运动是指一切微观粒子(包括分子、离子、原子等)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移速影响微观粒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则越剧烈。生活中有很多微观粒子热运动的实例,如我们吃的咸蛋、咸菜等,都是因为氯离子和钠离子不断运动,而进入蛋或菜中,使其变咸。
组成气体的分子都十分好动
比如茉莉花,一旦开了花,就可以闻到扑鼻香气;鱼、肉腐烂了,会弄得周围臭气熏天。组成液体的分子也很好动。在一杯清水里滴入一滴墨水,墨水就会慢慢散开,和水完全混合。这表明一种液体的分子进入到另一种液体里。
或者说液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固体分子也在运动。比如把表面非常光滑洁净的铅板紧紧压在金板上面,几个月以后就可以发现,铅分子跑到了金板里,金分子也跑到了铅板里,有些地方甚至进入1毫米深处。
如放5年,金和铅就会连在一起,它们的分子互相进入大约1厘米。又如长期存放煤的墙角和地面,有相当厚的一层都变成了黑色,就是煤分子进入的结果。
原因
是组成液体或者气体的分子运动。比如在常温常压下,空气分子的平均速度是500m/s,在1秒钟里,每个分子要和其他分子相撞500亿次。毫无规律的分子从四面八方撞击着悬浮的小颗粒,综合起来,有时这个方向大些,有时那个方向大些,结果小颗粒就被迫做起忽前忽后、时左时右的无规则运动。
理论发展历史
尽管分子动理论不断地发展,但在整个18世纪,统治热学领域的仍是热质说.进入19世纪后,分子动理论与热质说之间的争论日趋激烈。
1848年前后,焦耳的热功当量的实验以及稍后的伦福德在炮筒的机械加工中观察到的摩擦生热现象给予热质说以致命的一击。19世纪的后半叶,分子动理论得到迅速发展,直到20世纪完全确立它在物理学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