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工艺分哪三道工序

竹编工艺分起底、编织、锁口这三道工序

竹编是用山上毛竹剖劈成篾片或篾丝并编织成各种用具和工艺品的一种手工艺。工艺竹编不仅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更具深厚的历史底蕴。竹编行业历史上以作坊形式,多以世代相传或以作坊依托的师徒关系,学徒学成后,自立门户,再招徒弟,口传身教。

一般做生活用品、农业用具。眉山竹编历史悠久,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竹编工艺主要分为材料处理、编织和收尾三个阶段,材料处理就是把竹子加工成篾子,编织就是用篾子编成各种产品,收尾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补充工序,目的是使竹编产品更加美观、精致、顺手、耐用。在各种竹编产品中,背篼的工艺最为复杂。

就是把竹子一把把(每把200根)立在院中暴晒,晒干后进行淋雨,再暴晒,然后存放起来。用时,取一把先刮去竹节、竹毛,再一分为二剖开,然后在河里或磨渠中浸泡,泡上两天两夜,待竹子变软后捞出来。

这时竹子的柔韧性得到大大提高,适宜于加工,然后用蔑刀剖成匀称的细条,再刮光,就可用于编织。

其次,进行编织。先将两根粗细均匀、长短相当的木棍曲弯,棍子中部交叉叠放,通过用铁丝扎成的方圈,把四个棍头摆放到圈的四角,做成背篼棍(也称背篼角)。然后从下往上编。

要先用筋子(较宽的竹条)盘底子,再用篾子(细竹条)编。编到两寸处分头颈、五寸处分二颈、一尺处分三颈。然后锁边,小背篼一尺五寸高锁边,中背篼一尺六寸、大背篼二尺高锁边。边子锁住了就开始楦棍,就是把背篼口楦圆、楦正,使背篼形状美观。

再进行缠边,把嫩竹一分为二剖开,把口沿缠上三圈,实质是对锁的边进行细化加固处理,使背篼口拿在手里舒适,不扎人,又牢固耐用,至此背篼就算编成。锁边、楦棍、缠边都是收口工序,也是显示编背篼技术水平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