敕勒歌古诗带拼音正版
《敕勒歌》古诗带拼音如下:
《 chì?lè?gē 》
《敕勒歌》
nán?běi?cháo yuè?fǔ mín gē
南北朝·乐府民歌
chì?lè?chuān,yīn shān xià。tiān?sì?qióng lú,lǒng?gài?sì yě。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ān cāng cāng,yě máng máng。fēng chuī cǎo dī?xiàn?niú yáng。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
1、敕勒:种族名,又叫铁勒,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一说即维吾尔族。
2、敕勒川:敕勒民族居住处,在今山西、内蒙古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川,平原。一说河流。
3、阴山:山脉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和内兴安岭相接。
4、穹庐: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游牧民族所居的圆顶帐幕,即蒙古包。
5、笼盖:另作笼罩。
6、苍苍:青色。
7、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8、见:同“现”,呈现,显露。
《敕勒歌》赏析
这首民歌出色地描绘了当时祖国北方草原的辽阔壮美,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环境,后三句写敕勒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全诗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敕勒人歌唱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时,是以一座气势磅礴、雄伟无比的大山作为背景的。
这首歌音调抑扬顿挫,歌辞语意浑然,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游牧民族骁勇善战、彪悍豪迈的情怀。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敕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