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的拼音和部首

鬼的拼音:guǐ,部首:鬼。

鬼,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身大头的怪物,本义是某些宗教或迷信的人认为人死后的灵魂。古人认为“鬼,归也”,人死为鬼,指人回到原来的地方。

后来把鬼看做人的异化,如屈原《九歌·国殇》“魂魄毅兮为鬼雄”,为赞美之辞。现代汉语的“鬼”常用于指邪恶、恐怖的东西,含贬义。“鬼”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鬼”的字大多与迷信、鬼神有关。如魑、魅、魂、魄等。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亥集上鬼字部鬼;康熙笔画:10;部外笔画:0。《唐韵》《集韵》《韵会》竝居伟切,音诡。《说文》: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尔雅·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诗·小雅》:为鬼为蜮。《礼·礼运》:列于鬼神。注:鬼者精魂所归。《列子·天瑞篇》: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又《易·既济》:高宗伐鬼方。《诗·大雅》:覃及鬼方。传:鬼方,远方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舆鬼鬼祠事,中白者为质。注:舆鬼,五星,其中白者为质。又姓。《前汉·郊祀志》:黄帝得宝鼎,冕侯问于鬼臾区。注:黄帝臣也。又国名。《山海经》:鬼国在负二之尸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