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亲王爵的创设和废力变迁史
九龙夺嫡中的智者胤祥,用自己的一生为后嗣换得世袭罔替的怡亲王位,两废两立,与国同休
怡亲王爵的创设
初代怡亲王爱新觉罗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由于生母章佳氏早逝,被寄养在德妃乌雅氏手中。宫中没有后台支持的他,深知自己不是那群兄弟的对手,于是乎在;九子夺嫡时期,从一开始就坚定地站在了德妃的长子、皇四子胤_的背后,自始至终都力挺他,为此不惜招来康熙的疏远和冷落,最终还被;圈禁宫墙之内,淡出了康熙晚年风谲云诡的政治舞台。
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聪明做法,不仅避过了最终的惨烈斗争,还让笑道最后的胤_对他感铭于心。果然雍正登基后,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这位患难兄弟册封为;和硕怡亲王。
成为亲王,深受器重的胤祥并没有居功自傲恃宠而骄,依然保持着谦虚谨慎的风格。一心一意地协助雍正稳定政局,处理政务,为雍正朝祛除积弊,推行新政立下了汗马功劳,被雍正是为肱股之臣,受赐御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榜。
雍正八年,怡亲王胤祥去世,雍正伤心欲绝,辍朝三日、亲临祭奠不说,还特旨下诏为其服丧一个月,将其在雍正朝时期为避讳而改的名字;允祥重新改为;胤祥,给其上;贤这等一字谥中代表着无上光荣的谥号,并将此前赐予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加于谥号之上,使其谥号变为;怡忠敬诚直勤慎廉明贤亲王。这已经不是单独的谥号,而是一般为帝后专享的尊谥,胤祥以亲王的身份获得尊谥,在古代是绝无仅有的,足可见雍正对于胤祥的爱戴之情。
乾隆四十三年,借为睿亲王多尔衮平反之机会,乾隆皇帝厘定爵位的继承规则,首次明确部分王爵的世袭罔替的制度,也就是;铁帽子王制度,除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这源自清初的;八大铁帽子王外,怡亲王系也被列入其中,成为首个非国初铁帽子王世袭。
第一次被废
继胤祥之后,怡亲王的世系为:
第二代:怡僖亲王弘晓,胤祥七子,雍正八年袭爵;
第三代:怡恭亲王永琅,弘晓次子,乾隆四十三年袭爵;
第四代:绵标,永琅次子,嘉庆五年追赠;
第五代:怡恪亲王奕勋,绵标长子,嘉庆四年袭爵;
第六代:怡亲王载坊,奕勋长子,嘉庆二十四年袭爵;
怡亲王载垣,奕勋二子,道光五年袭爵。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避暑山庄驾崩。临死前册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任命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王大臣,也就是俗称的顾命大臣。载垣为顾命八大臣之首。
为防止权臣弄权,咸丰又授予皇后;御赏印章,授予载淳;同道堂印章,顾命大臣拟定的旨意,要加盖;御赏、;同道堂两道印章,才能生效。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咸丰精心构建的权力平衡,被肃顺的一顿王八拳砸得稀巴烂。恭亲王奕?、品尝到了权力甜头的慈禧,与肃顺一方决裂。在获得慈安太后的支持后,两宫太后联合联合恭亲王奕_发动了;辛酉政变,顾命制度被推翻,此后便是;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期。
作为顾命八大臣之首的载垣在;辛酉政变后,被废黜;和硕怡亲王的爵位,拿下问罪,最终被逼自尽。他这一系被打入不入八分辅国公,并命不得以其子孙及亲兄弟子侄承袭怡亲王。因此怡亲王爵位传承一度中断。
第二次废立
同治三年,清军攻克南京,剿灭太平天国,下旨推恩,怡亲王爵也在其内。当年九月以载垣的同宗兄弟辈,胤祥四子宁良郡王弘_一系的载敦承袭怡亲王爵位,是为怡端亲王,同时追封三代先祖永福、绵誉、奕格为怡亲王。
光绪十六年,载敦去世,长子溥静袭怡亲王爵。这位老兄就是第二个被废的怡亲王。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洋人在中国作威作福,激起民众的巨大怒火。1899年,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爆发,端王载漪首倡;剿夷之说,怡亲王溥静与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贝勒载濂、载滢、贝子溥伦群起响应。于是乎,慈禧脑门一热直接对十一国宣战。
当八国联军杀进北京城后,慈禧慌了,当初鼓动她的溥静被清廷以;纵庇拳匪启衅罪名革去官职,削去亲王爵位,交由宗人府圈禁,不久去世。
溥静这一死,死得恰到好处,让慈禧不再追究。于是乎,光绪二十八年,怡亲王交由他的侄子,年仅两岁的毓麒继承。这次总算是做到了与国同休,没有再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