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意识形态包括
市民意识形态(用生动的街头语言塑造市民阶层的群体形象,形象地刻画了当时的社会变迁和人们的欲望宣泄)、知识精英意识形态(体现了知识阶层的立场,代表了人类的精神追求和终极价值关怀)、主流意识形态(一定时期内一个社会的主导意识形态)。
电影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关的思想、观点和观念的总和。电影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艺、宗教、哲学等社会科学。
中国电影的特点
中国是一个注重实践的民族,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带来了务实和理性的精神。在实践理性精神的影响下,中国的电影理论并没有发展成一套抽象思辨的美学,而是一种批判实践与技巧总结理论相结合的实践美学。
②中国人的伦理文化精神形成了“文以载道”的文艺思想传统,这使得中国电影理论更加注重电影功能的研究,而不是停留在抽象的载道功能上,而是与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相结合,成为以社会功能为核心的电影本体。演变成电影与时代、电影与社会、电影与人、电影与政治关系的系列研究。
(3)中国传统的理论思维方式侧重于直观、整体的把握方式,所以中国电影理论侧重于情节-戏剧层面的研究,而不是影像-镜头层面的研究。戏剧是中国电影理论本体论的基本出发点。正是在这个层面上,中国传统电影理论提出了其核心概念“皮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