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N-22日灸导弹的发展沿革
“白蛉”(SS-N-22“日炙”)反舰导弹是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研制的一种超音速反舰导弹,于1984年装备部队,专门对付航空母舰战斗群和导弹巡洋舰,号称是为美军航母“量身定做”的克星。该导弹(3M-80)的北约代号为SS-N-22“日炙”(Sunburn),又称“白蛉”3M-80E,是由俄罗斯彩虹设计局在70年代后期开始研制的,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整体组合冲压发动机的实用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俄罗斯称该型导弹的单发命中概率为0.8,平均只需1.2枚导弹就能摧毁一艘驱逐舰,1.5枚即可摧毁一艘排水量2万吨级的运输船。该弹早期型号的射程为120公里,改进型达200公里,高空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低空最大飞行速度2.2马赫,在接近目标时可做“S”型机动,以避开拦截火力。“白蛉”导弹战斗部装药300千克,大约是法国飞鱼导弹战斗部的两倍,比美国鱼叉导弹重75千克。“白蛉”已发展成一种通用型系列化导弹,其最新改进型3M80E/MBE配有“梅纳瑞”ME型目标定位雷达和数据交换系统。
“日炙”SS-N-22的设计思想是使敌方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来进行拦截,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用于打击美国装有“宙斯盾”防御系统和“标准”SM-2舰对空导弹的水面战舰。彩虹设计局针对“宙斯盾”系统的雷达探测距离、处理速度和“标准”SM-2导弹的发射加速度、最大过载系数、最小攻击距离等特性,设计这种高速低空飞行“日炙”SS-N-22导弹系统。该导弹在到达射程90公里处,仅需两分钟,因此能在“宙斯盾”系统完成探测、跟踪、锁定、判断、发射、导弹制导程序之前到达目标舰的防御区,有较高的生存能力和突防能力。
“日炙”SS-N-22导弹的射程基本型为90公里,改进型3M82为120公里,改进型X-41空对舰导弹射程为250公里;飞行速度2.3马赫;飞行高度为20米(末段掠海高度为7米);单发命中概率为94%;贮存一年半不需维修;有防核爆炸影响的能力。该导弹采用圆柱形弹体,尖锥形头部,尾段稍有收缩的布局结构。液体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推动。在巡航段采用惯导系统导航,用无线电高度表控制巡航高度,末段用主/被动雷达导引头制导,导引头开机后先是被动状态工作,这样有很好的隐蔽性,如导引头未收到目标信号再转为主动状态工作。在电子干扰下,导引头将自动寻向干扰源。该导弹使用半穿甲爆破战斗部,质量为320千克,内装高能炸药,引信能延时引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