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能写出《聊斋》,蒲松龄的人生到底有多传奇

蒲松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聊斋志异》被称为中国鬼怪小说鼻祖。蒲松龄虽然传世了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但是相比较他的作品,他的人生却略显暗淡。

传说蒲松龄出生的前一天晚上,蒲松龄的父亲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衣衫褴褛、骨瘦嶙峋、腰间还贴着一个圆形膏药的苦行僧走进他的家门,冲着他微笑。第二天,蒲松龄就降生了,奇怪的是,蒲松龄的腰间竟然有一个圆形的胎记,像极了膏药,仿佛预示着他就是苦行僧转世。

蒲松龄少年时期生活还是比较滋润的,虽然是落败的地主家庭,但是家里是书香门第,蒲松龄接爱了良好的教育。他19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而且在乡里、县里 、道里三场考试中均得了第一名。这件事轰动了十里八乡,很为蒲家增光,许多人认为蒲松龄是一个“神童”,其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命运似乎是在和蒲松龄开玩笑,在之后的四十余年间,蒲松龄连续参加了19次科考,但是均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有一次蒲松龄发挥的非常好,主考官布施愚公看了他的答卷非常欣赏他,准备将他定为头名。不料,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蒲松龄突发疾病,无法继续考试,只能放弃,这件事让蒲松龄抱憾终身。

屋漏偏逢连阴雨,蒲松龄结婚之后,和两个哥哥分了家,两个强势的嫂子分走了家中大部分的家产,仅给蒲松龄20亩薄田和240斤粮食,蒲松龄的生活也变得拮据。蒲松龄自视是读书人,外加身体瘦弱,因此,他不愿放下面子在家务农,而是选择当私塾先生。蒲松龄当了14年的私塾先生,但是这份差事薪水微薄,每年仅收入白银8两。清乾隆时期,一个四口之家每年的生活费用至少20两白银,而蒲松龄仅收入8两,生活何等拮据,可想而知。

蒲松龄从35岁的时候结识了大诗人王士慎,王士慎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采,对蒲松龄嘘寒问暖,生活上给予了他一定的帮助。在王世珍的鼓励下蒲松龄开始写《聊斋志异》,以谈狐说鬼的方式影射当时朝廷的黑暗与官吏的贪腐,这部书耗尽蒲松龄的下半生时光,但是却没有给他带来任何收获。因为当时文人出书要自掏腰包,蒲松龄一个连温饱都不能保证的人,哪里来钱出书。直到蒲松龄死后十多年——乾隆三十一年,《聊斋志异》才得以刊印,并慢慢流传开来。

对于蒲松龄的穷,郭沫若曾经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一生与穷苦作斗争,纵使天赋异禀,却无法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