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式步伐的背景
18世纪90年代,正值军事天才拿破仑执政于法兰西第一***和国,彼时法国的军事实力如日中天,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按照惯例,胜仗之后必然要进行举国大庆,显耀辉煌,而阅兵仪式自然少不了。据说,在阅兵仪式上,法军的骑兵方队和炮兵方队在高头大马与钢铁炮车的映衬下显得威风凛凛,煞气腾腾,加之观众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呐喊声,令一代天骄——拿破仑皇帝的豪气油然而生,兴奋不已。骑兵方队和炮兵方队通过之后,接踵而来的就是步兵方阵。然而,由于几百名徒步士兵是迈着齐步通过检阅台的,相比骑兵与炮兵而言就显得软绵绵,无精打采似地。正处于兴奋状态之中的拿破仑看到步兵方队的表演之后,立即面露不悦之色,对参阅步兵有形无神,毫无气势的表现非常气愤。阅兵式结束之后,拿破仑在寓所内召集属下的将军开会,一番严厉训斥之后,限期令其想方设法要使步兵在来年阅兵的时候威武雄壮起来。这的确是个难题,怎么办呢?那些将军们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但始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是他们突然发现:有一种动物走起来趾高气扬,显得非常气派,这就是“曲项向天歌”的鹅。因为鹅走路时昂首挺胸,且膝盖不弯曲,故此给人一种精神非常振奋的感觉。这些能征善战的法国将军们从中得到启发,于是在队列中就严格要求士兵们伸腿前行时绝不能“迈”出去,而是要膝盖不弯曲的“踢”出去,并尽量抬高腿再狠狠地全脚掌砸向地面,同时手臂大幅度用力摆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经过一段时间地刻苦练习之后。步兵方队的精神面貌果然焕然一新,威风八面。这令将军们高兴不已,因为他们终于可以“交差”了。又是一年阅兵时。骑兵方队和炮兵方队虽说依然英武,但形式老旧,缺乏新意:而步兵方队踢着步调一致,铿锵有力的新式步伐通过检阅台时,拿破仑眼前一亮,为这种崭新的步伐所感染,振奋不已,连连称赞,满意之情溢于言表。当他高兴地问这是一种什么步伐时,将军们灵机一动,齐声说是“鹅步”,英文为goose step。此后“鹅步”就成了步兵队列的标准叫法,阅兵踢“鹅步”逐渐演变为“正步”。随着拿破仑大军横扫欧洲,所向披靡,“正步”这个概念也迅速传播到整个欧洲。
不过可笑的是,当拿破仑终因战败被流放后,法军的正步也作为拿破仑的“余毒”而一并被取消。但是正步却在欧洲的其他很多国家被发扬光大了,尤其是当时法国最大的敌人普鲁士,更是将其作为自己士兵队列训练的重点。后来,当“鹅步”在全世界传播开来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普鲁士人的发明,而不知道它最初是法国人的骄傲。
历史学家诺尔曼·戴维斯在他的《欧洲历史》一书中提到,鹅步的意义,对普鲁士军队来讲,表明他们的纪律性及身体素质足以应付一切命令;对于整个世界来说,象征着普鲁士不仅仅是个强国,而且是个高傲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