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劫的制作背景

“当时蒋介石正在江西围剿中***苏区,张石川在江西南昌拍摄有关记录片,蒋介石对张石川说‘听说近来有许多过激分子,混入上海电影公司,利用电影来做他们的宣传,如某某某等,是不是真有这样的事情?你在上海,又是在电影界,当然是知道的,尽可以告诉我’。张石川当时的回答是‘这情形也许是实在的,但是我们没有真实的凭证,所以不能贸然指明,谁是谁不是。’蒋介石觉察到这种进步力量了,但是主要还是针对“左翼”电影而不是具体人。但当时的情况是‘明星’、‘联华’、‘艺华’已被国民党监视住了,夏衍、田汉这些原来在各大电影公司做编剧顾问的纷纷退出来,一是体谅老板的难处,另外也确实感觉要着手建立左翼影人自己的制片公司。”在美国学习过无线电机工程的司徒逸民、龚毓珂和马德建三人以及司徒逸民的堂弟司徒慧敏组成的“电通电影器材制造公司”创建起来,他们用自己研制电影录音机为《渔光曲》、《新女性》等片录制了插曲,又准备在此基础上将公司改组为“电通电影录音服务公司”。朱天纬介绍说:“这个电影录音公司相当于现在的上海电影技术厂一样,偏重电影后期处理。左翼影人希望借此成立制片公司,等于借原有的录音厂办新的电影制片厂。“电通”看似特殊实际,其实和各大电影公司的管理方式是一样的,像陈波儿演《桃李劫》时也是要和‘电通’签协议的,当然在电影创作方式上还是有所不同。”

“电通”凭借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桃李劫》一炮打响,但是在制作过程中也遇到许多波折,对此朱天纬表示“当时遇到很多困难的情况是存在的,主要是这些导演和演员都是第一次独立自主的做影片,可以说《桃李劫》是编剧袁牧之,导演应云卫,主演陈波儿的***同的‘处女作’。不过这样一群进步影人,他们带来的是国外最先进的艺术理论,并且让这些理论指导实际创作,所以才最终使得《桃李劫》成为了按照有声电影艺术规律拍电影的典范,插曲《毕业歌》对影片情绪上的把握也非常到位。”

“电通”的历史只有一年,出品了各有创新的四部影片《桃李劫》、《风云儿女》、《自由神》、《都市风光》,由于进步电影引得当局的注意,使得银行受到压力不给贷款,“电通”被迫在1935年底结束业务,创作人员又转入了“明星”、“联华”等公司。“电通”的历史虽不长,出品也不多,但是却以这不多的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