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朱安的评价如何朱安有哪些事迹?

社会评估

阅读朱安:鲁迅身后被遗忘的女人因为我的无知,我这辈子好像只知道许广平女士,却不知道鲁迅背后还有一个叫朱安的女人。朱安虽然是鲁迅的妻子,但名存实亡。她守了鲁迅41年,直到1936年鲁迅去世,也没有给朱安留下有一个自己孩子的希望。她是典型封建婚姻的受害者。临终前,朱安泪流满面地说:“我希望死后葬在大老师旁边。”她想念许广平和迎海。她对她的对手和对手的孩子没有怨恨。

相关出版物: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上海鲁迅研究院的通过走访朱后裔、实地调查采访、收集相关史料、征集各界人士回忆等方式,追溯朱安69年的人生轨迹,探讨她对鲁迅的影响。更有甚者,我们隐约听到了这样一个女人无声的声音。

品德行为

由于母亲去世,当时已经造反的周作人负责长期妻子的部分开销。本来是每月100元,随着物价上涨涨到150元、200元。朱安不愿意接受周作人的这笔钱,用这笔钱很难维持最低生活。她的生活极其贫困。于是,她听从周作人的建议,决定卖鲁迅的书。周作人命北京图书馆列出藏书清单,准备委托勋阁出售。

1944年8月25日,这条信息发表在新中国报上。许广平急得马上给久无音信的朱安写了一封信,让他停止这件事。信中指出:“.希望你永远不要卖书,好好保管他的东西,给大家留个纪念。鲁迅老师去世后,这也是我们对他的责任。请收到这封信,赶紧回复,详细告诉我你的看法和生活最低需求。我会尽全力照顾你。请相信我的诚意。”

同时,许广平委托律师于1944年9月10日申报发表声明:“根据鲁迅先生毕生从事文化事业,其逝世后举国哀悼,故其一切遗物应由我全体家属妥善保存,以供中国人民纪念。就法律而言,遗产在分割前是***同财产,不能单独处分,否则不发生效力。法律有明文规定。如果鲁迅先生家确实有私自变卖遗产的事实,广平是绝不会承认的。”

听到朱安打算出售鲁迅书籍的消息,鲁迅的好朋友、住在上海的内山也觉得自己有责任去阻止。他在北京给朱安写了一封信,也许这封信没有流传下来。我们只能从朱安的回复中体会内山老师的苦心。信中说:“我伺候婆婆三十八年,今年已经六十六岁了。我一直只想要衣料和食物保暖,不敢有其他奢望。即使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依然知道名誉和信用是珍贵的,但是日常生活的压迫比信用名誉更严重。我别无选择,只能卖书还债,维持生活。”从信中,你可以理解这位没有谋生能力的老妇人的凄凉晚景。

知道鲁迅的书可能会被卖掉,上海的文化进步人士很焦虑。许广平、内山不仅上书制止,并于当年10月推荐汤涛、刘哲民赴京解释、劝阻。这个故事在汤涛的〈帝城十日〉解和关于周作人中有详细的记载。1944年10月10日,他们从上海出发。到达北平后,他们一封一封地送信。他们一边要求赵万里堵住卖旧书的路,一边拜访了宋子沛。10月15日,他们在宋子沛的陪同下,到西三条去见朱安:

那天宋子沛陪着我和哲民去西三路21号的时候,汤佳的acz0的颜色。时近黄昏,朱太太和伺候陆太太的女工正在吃饭。看到我们,两位老人放下碗,里面盛着汤一样的稀粥,桌子上的盘子里还有一些咸菜。朱夫人身材矮小,窄脸,南方中年妇女常用的黑丝绒头。她看起来很瘦。当我们听说我们是上海人时,她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

宋子沛说明了来意,我想补充几句上海家人朋友对藏书的看法。她听着,什么也没说。过了一会儿,他对宋子沛说:“你总说鲁迅的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的遗物,你们要保存我!”说的有点激动。

长期尴尬的生活,加上对上海的误解,朱安在来访者面前情绪十分激动。在艰难的岁月里,她甚至作为鲁迅的遗物,被世人遗忘了很久。各种辛酸让她发出这种伤心的叫声。其实从内心来说,她一定也是舍不得卖鲁迅的书的。恐怕她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同意这么做的,希望提醒人们她的“遗物”的存在。正因为如此,当汤涛告诉她徐光平被日本宪兵逮捕和迎海的情况时,她的态度立即发生了变化。当她听说迎海已经康复时,她说:“大老师有这块肉。你为什么不带迎海去北平给她看看?”风气一变,卖书的问题就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