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
胡适一直怀疑是否真的有屈原这么一个人。因为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之前,
史书上没有关于屈原的记载。
如果真的有屈原这么一牛人,史书上不该空缺的。中国人历史造假的传统很悠
久,司马迁有可能道听途说胡乱写了个《屈原列传》。
王思想家很推崇胡适,但是对他质疑屈原的存在与否,认为意义不大。因为屈
原已经成了一个符号,真假已不重要。我们所要质疑的,是这个符号。
屈原这个符号很重要,已经重要到了要弄出一个端午节、吃粽子来使之具体
化、固定化,以便于推广。屈原、端午、粽子,已经成了三位一体的系列产品。
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这款原本以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品还吃出国际争端
来了,韩国朋友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他们的非遗。这可急坏了中国的爱国小青年。
为了强化端午粽子“自古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2008年开始,中国粽子
的地位一举超过了包子、饺子,专门放1天假,让大家使劲吃,使劲纪念屈原。
为什么屈原那么重要?答案很简单:屈原是个爱国符号。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
人,都被伟大的教育工作者灌输了这个符号意义。
屈原有资格做 爱国系列产品的主打品牌吗?我认为:可以吃粽子,可以纪念
屈原,但是,请不要称他为“爱国”,他与爱国无关。
以下是王思想家的分析,仅供参考,欢迎探讨。
1,屈原爱的哪个国?
祖国?别扯了,什么叫祖国?少蒙我,说清楚点儿,说清时间、地点、目标。
屈原爱国的时间是公元前278年前后,爱国地点和目标是楚国。当时秦国负责扮
演“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角色,楚国属于“亚非拉”。假如屈原真的是爱国,那他爱
的,只是他的楚国。
此后,东亚大陆的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很多个国家,祖国也换了一次又一次。
当时的楚国,后来的湖北人吃粽子纪念屈原,是有道理的。
当时的秦国,如今的陕西人及周边“自古就是我国(秦国)一部分”的那些人,
吃粽子纪念屈原,就有点敌我不分、卖国主义了。
当年的齐、燕、赵、魏、韩这5国的后裔,吃粽子纪念屈原属于莫名其妙。跟你
没有关系的一个外国人,瞎纪念什么?
2,抵抗与自杀,哪个是爱国?
敌人来了,自己去投江自杀就是爱国?如果投江自杀是爱国,那上吊、撞墙、
吞金、抹脖子,甚至俯卧撑、躲猫猫……莫非主动结束生命的行为都叫爱国?
或者说老百姓投江自杀不是爱国,有地位的人投江自杀就是爱国?
自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然后去投江就是爱国,一个糊涂的
人投江自杀就不是爱国?
有人说了,屈原一心抵抗秦国的侵略,可惜不被楚怀王重用,所以他本身就是
个爱国主义者,与自杀无关。这个解释稍微上一点档次,但是却无法回避一个实
用主义问题——投江自杀,就被树了爱国牌坊,那么,那些英勇抵抗秦军侵略的将
士呢?如果屈原真的爱国,那你就上前线英勇杀敌去,跑到江边去进行“爱国自
杀”,实在打击我方士气,起到了“楚奸”、“卖楚贼”的作用。
我一向认为,秦朝的建立,是中国走向深渊的开始。秦朝高度集权的暴政,终
结了春秋战国各国分立、人才辈出、思想争鸣的辉煌时代。如果屈原能阻止秦朝
暴政的建立,那他就是当时各国人民及其后裔的救星,应该被我们世世代怀念。
可惜他没有。
3,是忠君,还是爱国?
爱国,先要搞清楚“国”是什么。
从社会学角度,国家可以看做山川土地、森林矿产、人群、政权的集合体。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国家就是统治阶级压迫被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
屈原所在的楚国,肯定不属于人民。人民的国家是政权获得人民授权,如果一
个国家的政权没有得到人民授权,那么,该国就不是人民的国,政权就不是人民
的政权。
这个国家在大多数时候属于整个统治阶级,在任何时候都属于最高统治者——
皇帝或国王之流的。
必然会有爱国小青年跳出来说:“你不应该拿现代思想去衡量一个古代人”,对
此,我的回答是:“那么,你们就别拿一古代糟粕来糊弄我们这些现代人”。
屈原爱他的统治阶级,爱压迫被统治阶级的那个暴力工具,其实最终是爱那个
皇帝,即所谓忠君。那么,屈原为什么要爱皇帝,难道他是同性恋吗?闻一多、
孙次舟等历史学家认为屈原真的是同性恋,与楚怀王相好。我宁愿屈原是为爱情
投江。不过,我认为,无论他是否同性恋,他爱皇帝都是有理由的,这就要看下一个问题
4,是爱既得利益,还是爱国?
屈原是楚国的大夫,用今天的名词说,他这个大夫,可不是医生doctor,而是
部长minister。他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并且还是其中的要员。
如果楚怀王的统治能够继续,屈原也不犯什么政治路线错误,也没有贪污行为
(或者说贪污了,但没有被发现),也不出现包二奶等生活作风问题,也不与统
治阶级的其他成员发生太激烈的冲突,那么,他这个大夫,就可以长期过富裕快
乐的幸福生活,他的子孙,也可以跟着楚怀王的子孙继续这样的生活。
可恨的秦军,让屈原的梦想破灭。如果秦军灭了楚国,那么,作为楚国的一个
部长级官员,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屈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即便投降了作为贰
臣,也远没有现在风光。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当然要反抗秦军,这很正
常,我很理解。屈部长的行为,表明了既得利益集团对维护原有社会秩序是多么
渴望。但是硬说成爱国,就属于扯淡,因为他是爱自己的金钱地位财富,爱他所
在的统治阶级。
所以,屈原是统治阶级的好榜样。统治阶级的成员,应当在家里供奉“屈部
长”的画像,每天烧香祭拜。
至于被统治阶级,他们整天想的是推翻现在的统治阶级,皇帝轮流坐,明天到
我家(那时尚无民主思想),他们怎么能去热爱“屈部长”这个压在他们头上的统治
阶级成员呢?
5,投江实质:想当奴才当不了,含泪投江
在一个陕西农民导演的带领下,秦军喉叫着“大风,大风”,逼近楚国首都。屈
部长可能有点军事才能,他提出了自认为很管用、可以抵抗秦军的某些策略,但
是,楚怀王不采纳,并且放逐了屈部长。三年放逐期间,屈部长整天都盼望圣上
能想起自己,可是,直到后来楚怀王被囚死在秦国,也没盼到圣上回心转意。
想想以前,屈部长手下有一群奴才,他本人又是皇帝的奴才。回味着往日纸醉
金迷的奢华生活,屈部长脸上荡漾着幸福的微笑;眼看着这种“做稳了奴才”的时代要过去了,屈部长痛苦、懊恼,想来想去,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某一天,62岁的
他,告别了自己妻妾成群的深宅大院,走过江边那些破旧房屋,身穿锦衣千金
裘,很鄙视地看了看那些蓬头垢面的穷鬼,咕咚一声,跳进了汨罗江。当天是农
历五月初五,黄历上写着:宜跳江,宜爱国。
于是,一个伟大的爱国符号诞生了,一个爱国牌坊成功地树立起来了。
6,统治者为什么要宣传屈原?
统治者高屋建瓴。皇帝换了几十茬,纪念屈原是哪一茬都要坚持的。为什么?
因为要树立屈原这么个典型,让大家学习领会贯彻,让广大老百姓去爱国呀。
皇帝自己号称“奉天承运”,但他们知道自己是骑在人民头上的混蛋,从未得到
人民授权,是不可能让老百姓去拥护的。所以他们想了个花招:先让草民爱国,
然后在“爱国”二字前面加上“忠君”二字。如此以来,忠君就跟爱国混成一团了,甚
至忠君成了爱国的前提。
为了让忠君爱国这一花招能够行得通,就需要树牌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树谁呢?找来找去,瞄准屈原了。首先,此人能写点诗歌什么的,容易引起老百
姓好感;其次,屈原是个部长,能够引起官僚阶层的***鸣;第三,屈原是个好奴
才,圣上都把他放逐了,他还要以死表忠心,实为难得的奴才。
要树立这么个榜样,不能让老百姓整天干巴巴地唱“学习屈原好榜样,忠于朝廷
忠于党”,还得有一个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国人总也吃不饱,所以弄得节
日都是吃。这就好办了,皇帝昭曰:再多吃一次,吃粽子,钦此。老百姓最朴
实,听说可以借屈原来编造一个吃的理由,立刻就谢主龙恩,乐呵呵去包粽子了。
这个粽子可不简单,爱国是包装,屈原是商标,忠君是实质,欺骗愚民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