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绣眼鸟的物种分类
1889年,法国自然学家奥斯塔莱特(M. E. Oustalet)在北马里亚纳群岛发现了金绣眼鸟。不过,奥斯塔莱特错误地将金绣眼鸟认作吸蜜鸟的一种,将其划入吸蜜鸟科新建的Ptilotis属。1987年,美国鸟类学家H. Douglas Pratt根据该鸟的形态特征和行为特征,提出其应属于绣眼鸟科。随后,其他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支持了这一观点。
与金绣眼鸟经历相似的还有笠原绣眼鸟(又称“目黑”)。该鸟长期以来被看作是吸蜜鸟,直到2000年代才改入绣眼鸟科。
金绣眼鸟的第10根初级飞羽很长,而其它绣眼鸟的这根飞羽则很短,甚至不存在,表明在进化时金绣眼鸟很早即与其它绣眼鸟分化。
金绣眼鸟的属名“Cleptornis”来自古希腊词语“kleptes”(意为强盗)和“ornis”(意为鸟)。起名“强盗”的原因是马里亚纳群岛的法文旧称为强盗岛,该名称和鸟的习性并无关系。种加词“marchei”则是纪念提供首个标本的法国自然学家马尔凯(Antoine-Alfred Mar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