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留下的遗迹有哪些?贺知章的介绍以及影响?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唐越州会稽永兴(今萧山)人,早年迁居山阴(今绍兴)。现存诗19首,多为祭祀乐章和应制诗。文有《龙瑞宫记》、《会稽洞记》各1卷。今存《龙瑞宫记》摩崖,留存于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为难得之古代题刻。《新唐书》、《旧唐书》有传。

贺知章是初唐著名诗人,也是一位历史文化名人。他的《回乡偶 书》、《咏柳》等诗篇,可谓妇孺皆知,脍炙人口。

对这位历史名人的籍贯和故居地,目前仍存在着几种说法。一是 周峰主编的《隋唐杭州三大诗人》中说贺为杭州人,并注明为今杭州 萧山。二是谢善铙主编的《古越醉话》一文中,认为贺是萧山人或绍 兴人还不清楚。三是鄞县闻氏认为贺既不是萧山人,也不是绍兴人, 而是四明人,依据仅为贺有“四明狂客”之称号。还有的书中称贺为 钱塘人、会稽人,但大多注明为永兴县人。此外,对贺的古宅也有多 种说法,有今萧山区的周家湖、原云石和来苏三处。

近日,因位于新塘街道文里头村的明代建筑罗婆桥突然坍塌,在 寻根追源过程中,经过探访和查阅资料,偶然获得有关确定贺知章籍 贯和故宅的重要信息。经我们初步考证,其故居地为越州永兴县潘水, 即今萧山区新塘街道罗婆桥北端。

从唐诗中探寻贺知章故籍

贺知章,字季真。武则天证圣元年及进士第,在中书省官员陆象 先的举荐下入长安当四门博士,以文词名扬京城,深得皇上敬重,成 为皇太子老师。天宝三载荣归故里,正月庚子离长安,二月回到永兴 故乡,见宅旁河边一棵高大的翠柳,即兴作《咏柳》诗:“碧玉妆成 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 首诗未注明出处,但据史料所知,系贺从北方回故乡萧山时所作尚无 异议。据查唐代杭州地图,从长安坐船到浙江的樟亭驿,并不经过西 湖,而是经过清湖河———中沙河———浙江樟亭到萧山县城。再说 当年绍兴还未建千秋观,即贺知章回乡定居之所。当年贺先回到萧山 故宅时,见到旧宅旁的一棵杨柳特别高大,加之心情激动,故有感而 作《咏柳》一诗。

《采莲曲》也是贺知章青年时在永兴河中采莲荷的作品。诗云: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 芰荷。”这里的镜水是指无风的水,“自波”是因为有河中的流水, 而八百里镜湖的中心是没有“中流”和“莲荷”的。那么稽山是不是 指绍兴的会稽山呢?即贺知章出生地是不是今天的绍兴呢?这里有个 宏观与实观的问题,例如当年永兴县(即今萧山区)是划入会稽县的, 而在他十九岁那年才恢复永兴县,所以贺知章的“籍贯”也可以填上 “会稽”二字,但具体出生地未变,当在永兴潘水河(今萧山南门江) 一带。原永兴县的苎萝山、越王峥也是会稽山的支脉,连会稽山的山 神也叫永兴公,所以贺知章在故乡永兴采荷时乌了稽山的嵯峨之貌。 贺知章的《晓发》一诗则更能证明他的家离萧山城很近:“江皋闻曙 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雾晨溶溶。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 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这是贺知章青年时从家里坐小船到 西兴渡口时作的一首诗。他拂晓出发北上,坐小船到西兴江边天已大 亮,再回头看故乡及送行的朋友已经遥不可见,前面出现了杭州的云 峰。估计这段水路约需1个多小时,与县志所载的贺担僧宅在旧来苏乡 的记载是相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