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拉祜族

什么是幸福?

进入梦想的行业,完成成功的事业,组建和谐的家庭,养育优秀的孩子...所有这些实际上都是宋雪娟实现和取得的。

然而,曾经是中国青年的理想女性,在晚年的一次老剧组团聚节目中,看着曾经的荧幕情侣,默默落泪。

为什么?

1935年9月15日,宋雪娟出生于辽宁开原。此时的开原正处于日寇的占领之下,她从小就尝到了山河破碎的滋味。

由于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对中国东北人民的压迫,宋雪娟从小就随家人四处迁移,他先后四次换了小学。

新中国成立后,宋雪娟终于有了稳定的生活,从65438到0949进入阜新技工学校,为将来的新中国建设做准备。

完成学业后,宋雪娟进入阜新煤矿当了一名工人。

阜新海州露天煤矿曾是世界闻名、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是建国初期156重点工程之一。

作为* * *和中国露天煤矿的“长子”,阜新煤矿还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团,积极吸引有艺术天赋和创作表演热情的青年职工。

年轻的宋雪娟就是其中之一。

此时,宋雪娟正值壮年,她长成一个优雅美丽的姑娘。她五官端正,性情文静。虽然年纪小,但她表演的时候很淡定。

不久,宋雪娟成为艺术团的骨干演员,并因在话剧《追上去》中饰演小兰而获得1953东北文联表演银奖。

出色的表演天赋和出众的外貌使宋雪娟在蓬勃发展的群众表演团体中脱颖而出。

一直深入基层,在矿山、工厂寻找创作素材和人才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眼就看中了宋雪娟。

50年代国家重点项目《艺术团》的编制,比电影制片厂的工作更有价值。

然而,经过几年在戏剧舞台上的影响,宋雪娟真的爱上了表演。经过深思熟虑,她选择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电影演员,并加入长春电影制片厂。

此时的长春电影制片厂,作为伴随新中国成长的电影摇篮,正准备大显身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常颖以少数民族故事为题材,拍摄了一部反映民国时期拉祜族人民反抗反动势力的影片。

拉祜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这部电影的故事发生在澜沧江流域,拉祜族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

宋雪娟饰演的女主角纳瓦是一个美丽、勇敢、痴情的拉祜族女孩。

对于年轻的宋雪娟来说,在成为电影演员后,她在这样一部背景与她的生活完全不同的电影中扮演主角,扮演一名少数民族妇女。

这对宋雪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他一遍又一遍地研究剧本。

诺瓦和她的乡亲和家人反抗压迫和剥削,她很快就获得了灵感,因为这也是她成长的经历。

虽然远离万里,但所有经历民国的底层民众,都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和坎坷。

让宋雪娟感到尴尬又找不到表演感觉的是男女主角的爱情剧。

此时,宋雪娟才二十出头,对爱情一无所知。他既无法理解男女主人公甜蜜的初恋,也无法替代被迫分开后难以忘怀的执着。

带着这样的疑问,宋雪娟进入了剧组,开始拍摄。

加入剧组后,宋雪娟认识了剧中主角扎托的扮演者王杰。

王杰,1932,辽宁金州人,宋雪娟辽宁人,但与一直生活在辽宁的宋雪娟不同,王杰很早就离开了家乡。

王杰出生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Xi安剧团,一直在中国最先进的文艺界学习、生活和工作。

王杰从小就喜欢运动。除了是篮球运动员,他还喜欢当时很冷门的拳击,甚至获得过全国拳击冠军。

这样的成长经历和爱好,让王杰生又高又壮又帅,性格上也有东北人和运动员特有的豪爽。

在上海读书和在Xi安工作的经历,也让王杰带上了难得的海派风情和千年古都的独特气息。

正是这些特点,让四处寻找男主角的导演于彦夫一见之下喜出望外。他不就是这么想的吗?

于是,美丽清纯的“娜娃”和高大帅气的“扎托”就这样相遇了。

这是王杰第一次在电影中扮演这样的角色,但他比宋雪娟大几岁,有更多的表演经验。

所以两个主角经常在一起讨论剧本,经常有激烈的争论。

但争论的次数多了,他们发现,当他们从各自角色的角度看这个故事时,往往会激发出自己一个人学习时难以理解的感受。

原来《芦笙情歌》改编自军旅作家彭景峰的小说《芦笙吹响的时候》。

因为小说原著,电影剧本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如淙淙溪流般前进。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沿着山脉流向未知的远方。

然而,只有作为旁观者的观众才能沉浸在这样的视角中。作为扮演角色的演员,更难找到进入角色的机会。

影片由两个回忆组成,女主角视角和男主角视角。虽然有压迫和苦难,但女主角的部分更突出爱情的甜蜜和追求的执着。

女主角一生中最甜蜜最难忘的篇章,是在一个月圆之夜与男主角订婚。

就在他们热恋的时候,反动匪军来到了他们生活的天堂,破坏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于是勇敢的英雄扎托成了对抗反动匪军的村头,组织村民抵抗。

然而,只有原始武器的村民如何打败反动匪军?失败的扎托逃进深山老林,消失了。

主人公的视角除了那瓦的光,都是血腥的。他带领村民抵抗同伴溅起的鲜血,逃入原始森林。

因为心中只有热血和仇恨,扎图在黑暗的原始森林中迷失了自我,从一个阳光、勇敢、大胆的猎人变成了一个“野人”。

对于两个出生在东北小镇,基本在城市长大的年轻人来说,《芦笙情歌》里的故事就像澜沧江流域一样神秘,充满了他们不了解的未知。

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帮助年轻人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了解拉祜族的历史和特点。

因此,宋雪娟和王杰知道拉祜族在反帝反封建斗争和解放战争中有许多勇士,在党的领导下同反动势力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澜沧江流域优美的音乐最容易激起宋雪娟和王杰的情感和灵感。

剧组旅行时,经常会看到当地村民演奏一种从未见过的乐器。一端像葫芦,另一端像笛子,能奏出他们从未听过的美妙旋律。

这种乐器是云南少数民族的“葫芦丝”,最适合演奏民歌和小调,尤其是男女唱情歌的绝配。

悠扬的曲调启发了《芦笙情歌》的导演于彦夫,他写下了一句歌词:

“杜诗梅的感情是长久的,像流水一样日夜鸣响;流水有时会流尽,哥哥永远在我身边。”

于彦夫对自己的神来之笔非常满意,并请刚调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北京作曲家雷振邦为影片谱曲。

雷振邦加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后,深受常颖“艺术源于生活”风格的影响,不断到祖国各地收集各族人民的思想。

少数民族音乐正是雷振邦所擅长的。他从拉祜族民歌中获得灵感,用于彦夫的歌词创作了《结婚誓言》。

年长的艺术家们对他们的创造性突破太高兴了,以至于他们没有发现一对年轻人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有着暧昧的感情。

随着对电影故事背景的深入了解,宋雪娟和王杰逐渐对他们不可理解的爱情有了更深的理解。

纳瓦和扎托并不是简单的一见钟情。他们的爱情是基于相似的成长背景,相同的人生理想,对尊严和生命的捍卫,以及对彼此最原始的吸引。

这种爱,从灵魂到肉体,是如此的丰富而坚实,一旦被点燃,就再也不会轻易熄灭。

这也是为什么扎图失踪后,纳瓦依然粘着她,苦苦寻找的原因。

这也是为什么扎托失去了理智,但当她把爱歌吹向他时,他可以恢复意识。

在突破了角色情感诠释的最困难部分后,宋雪娟和王杰欣喜若狂,他们很快又把这部戏做对了。

台词已经烂熟于心,虽然二重唱时没有打扮和造型,但两个穿着现代服装的俊男靓女看着对方的眼睛,哼唱着二重唱时的情话:

“没有弩很难射箭。杜诗梅就像弩上的一根弦;世界上最甜的东西是蜂蜜。哥哥的心比蜜还甜。

花开蜜蜂来,花和蜜蜂分不开;蜜蜂生来爱花,花为蜜蜂而开。"

那一刻,他们是那瓦和扎托,彼此深深眷恋,誓死不渝。

《芦笙情歌》发行后,大获成功。扣人心弦的故事,云南美丽的风景,电影动人的音乐,都给了观众强烈的冲击。

但让观众津津乐道的是帅气的扎托和漂亮的那娃。他们的眼神有多炽热,哪怕手指轻轻一碰,似乎都能产生火花。

观众在问这两个几乎没见过面的年轻演员是谁。他们是情侣吗?

观众虽然很后悔,但也没太在意。反而称赞两人演技精湛,前途无量。

没过多久,观众们就看到了在另一部精彩的电影《铁道兵》中饰演女主角何的。

这一次,宋雪娟的角色与纳瓦完全不同。她是一个机警干练的铁路乘务员,是男主角警员的优秀助手,曾携手破获一起大案。

几十年后回头看,这部电影的剧情安排和人物设定都非常前卫和经典,商业动作片的007系列“镇圈作品”其实就是这样的套路。

《铁道兵》以紧张的剧情和明快的节奏聚焦主线破案的情节。男女主角之间只有纯粹的战友情谊和坚定的战友感情。

然而,这并不影响宋雪娟的精彩表演再次激起观众的喜爱。当时很多男观众都把她当做心中的女神。

宋雪娟女性化但勇敢的形象和气质是无数人心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

观众的赞美从未失去宋雪娟,她很清楚自己没有被培养成一名专业演员。

虽然她是从戏剧起家的,但是因为很快进入电影圈,她没有那些浸润戏剧舞台几十年的“老戏骨”的自信。

因此,无论是研究剧本还是表演角色,宋雪娟都一丝不苟,从不沉溺于一时的激情,而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严谨的准备。

这种严谨使宋雪娟在她的事业上获得了成功,如《芦笙情歌》、《冰上姐妹》、《铁道护卫队》、《吴佳的风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

她主演的电影大多是五六十年代的经典,几十年后依然熠熠生辉。

这种严谨也使宋雪娟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家庭。

她的第一任丈夫刘文华是辽宁开原人,也是她在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同事。

夫妻二人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共同的职业理想,婚后生活和谐,在艺术追求上也能相互扶持。

她的丈夫会指出宋雪娟表演的缺点,她也会给丈夫的剧本提出合理的建议。

在如此浓厚的电影氛围中,他们的子女都走上了与电影、表演相关的行业。

大女儿是国家一级话剧演员,小女儿是国家一级化妆师,儿子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灯光工程师。整个家庭可以组成一个小团队。

如果说这种幸福有什么不好的话,那大概是因为他们是相亲结婚的,所以在人生的最初几年,他们对彼此都太客气了。

虽然已经成为最亲密的情侣,但还是有很多礼貌。即使有不同的看法,也很委婉,从不尖锐批评对方。

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 * *同居的磕磕绊绊永远是对爱情最严峻的考验,“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原因就来源于此。

很多浓烈的爱情在柴米油盐的浸泡腌制中变了味,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平淡的幸福面对强烈的荷尔蒙吸引时,依然会让人在爱情中疯狂。

只是有些人陷进去了,有些人可以克服。宋雪娟是后者。

不幸的是,宋雪娟平淡的幸福持续得太短了,她的丈夫在四十出头的时候就死于一场大病。

后来,在孩子的支持下,宋雪娟再婚了,但她的第二任丈夫也走在了她的前面。

第二任丈夫去世后,宋雪娟关上了她心中的爱情之门,她有点害怕她亲密的爱人离开,不管是怎样的离开。

2007年,央视一档电影节目《最后的浪漫》邀请《芦笙情歌》剧组重聚。50年后,宋雪娟和王杰重聚。

五十年,皱纹已经布满了那些年漂亮女孩的脸庞,那些年高大帅气男人的浓密头发也消失了。岁月在他们身上刻下了残酷的痕迹。

宋雪娟看着王杰,当年的回忆一波接着一波涌上心头,就像对面玩耍时灵魂燃烧的热量,紧紧拥抱时似乎要融化对方的温暖...

想到这里,她热泪盈眶。

电影《推拿》里有一句话:车与车的碰撞叫车祸,人与人的碰撞叫爱情。车总是会和车相撞,但人总是会让路。

这个比喻有失偏颇,但不合时宜的爱情,如果硬要“碰撞”,确实是“车祸现场”。

宋雪娟和王杰避免了“碰撞”。回过头来看,他们可能很遗憾,但他们留下了对爱情的想象,这也算是一种真正的美好和圆满。

这次短暂的相聚之后,《芦笙情歌》的剧组带着50年的回忆再次分道扬镳,就像当年的拍摄结束了一样,回到了各自的生活。

2009年7月30日,王杰在金州去世,享年78岁。

2012年5月3日,宋雪娟去世,享年77岁。

“杜诗梅的感情是深厚的,就像那香蕉是一根;哥哥像香蕉叶,妹妹是香蕉心。

燕子双双飞向天空,我和哥哥(姐姐)在秋千上玩耍;荡向晴朗的天空,像云中的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