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留下一条后路,能保大明不灭亡,为何崇祯却不走?

崇祯不是不能走,相比起朱棣原来留的后路,对于崇祯来说选择直面死亡是个更加有骨气的选择。明朝朱家子孙无论能力强弱,但是基本上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倔,而且十分有性格。在明朝朱棣选择北京作为京都所在,最后演化成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面对明朝哪怕覆灭,也不能退缩,所以崇祯不会退,也不会走。还有就是其实崇祯对于国家的统御力已经很少了,即使走了可能最后还是傀儡,选择有骨气的直面死亡,更符合崇祯的气节。

在朱棣夺取皇位之后,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犯,把京都从南京搬到了北京。但是,却没有把南京彻底的放弃,南京作为陪都仍然拥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南京这里不仅是明朝皇陵的所在,而且留下了一整套朝臣班底,就是为了有朝一日把南京作为后路,在北方的京都发生危险的时候,当时的皇帝可以到南方来重新东山再起。

不过对于崇祯来说,在当时京都被李自成攻破,崇祯本来是有机会逃到南方去的,但是,崇祯选择了一个悲情英雄式的结局,望着自己的国家,在煤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老朱家的人都是十分有脾气的,既然认定了祖宗传下来的北京作为京都,就是要守护国门。当自己守不住的时候,一根筋的脾气爆发,和江山社稷一起死亡,也不愿意在苟且。

崇祯其实是个很有想法的皇帝,也同样的想要改变当时明朝的一些痹症。可是,以前的皇帝留下的这个摊子太烂了,整个朝廷已经腐朽,外加崇祯的统治力其实很小,需要时间来慢慢的改变,可是当时根本没有时间给崇祯了。即使崇祯逃走,最后也是被架空的结局,也许有骨气的面对死亡其实是更好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