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8战场联合监视机的系统构成

整个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主要由载机、机载设备和地面站系统组成。 E—8C“联合星系统”的载机是老式波音707飞机。波音707是美国波音公司早期研制的四发远程喷气运输机,1954年7月15日第一架试验机首次试飞,后来发展成民航客机,曾广泛使用于美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航线。

KC—135空中加油机也是在其试验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至今仍为美国空军所使用。除此以外,在波音707的基础还改作了一些其它特殊的专用飞机,如E—3A空中预警机和E—6空中通信机.这里所介绍的“联合星系统”载机也是由它改装而成的。 机载系统主要有雷达设备、天线、高速处理器以及各种相关软件等,其处理器的速度可达到每秒60亿次。E—8C飞机的前矾身下部有一个12米长的独木舟形的雷达天线罩,里面装有一付APY—3型相控阵雷达天线。APY—3雷达设备重1900公斤,其多个发射矾通过一个组合的大功率放大器将能量馈送到天线,这样做可增大雷达的探测距离,提高雷达系统的性能。该雷达天线可从飞机的任一一侧对战场进行监视,在平面方位采用电子扫描,扫描范围可达到土60度;而在俯仰方向则采用机械扫描,可为“联合星系统”(包括在该机上和在地面站的工作人员)提供目标数据和战斗控制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操作人员可向飞机、导弹或火炮发出指令,进行火力支援。据报道,由于E—8C飞机飞得远,飞得高,续航时间又长,且雷达探测距离大,可达到250公里,因此它可以在敌火力范围之外活动。单架飞机飞行8小时,其覆盖面积可达到10万平方公里左右。APY—3相控阵雷达系统有多种工作模式,其中广域活动目标监视指示模式(WAS/MTI)是该雷达的基本工作模式。用这种模式,可对地面机动目标和直升机等慢速移动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通过信号分析处理,“联合星系统”可区分出轮式和履带式车辆的运动。通过对地面小范围的监视可使雷达探测到的目标成像显示更加清晰。不但可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可用于对地面移动目标进行监视,并可为战斗部队制定进攻计划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于地面固定目标的监视,使用的是合成孔径雷达/固定目标指示模式(SAR/FTI),这种模式可获得高分辨率的敌方阵地和地面固定目标的图像和照片。如桥梁、港口、机场和静止车辆,以及诸如“飞毛腿”等导弹的发射架等,都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以很高的概率探测到,并获得高清晰度图像。

“联合星系统”可在任何气象条件下全天候工作。对地面运动目标,除可进行探测、定位、分类、跟踪和瞄准外,还可准确地判断其运动方向和速度,从而了解其作战行动的意图。E—8C飞机既能在很宽的范围内监视战场情况,也能在一个区域内进行搜索,还可应地面指挥员的请求对某个目标重点搜索或自动跟踪选定的目标。 E—8C“联合星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地面站系统。“联合星系统”的地面站为移动式的,是一个可进行多种信息处理的中心。其信息和数据来自于“联合星系统”载机指挥官战术终端(CTT)、联合战术终端(JTT)和无人驾驶飞行器(UAV)传输的数据,同时通过局域网、有线网和无线网,向陆军指挥、控制、通信与情报部门的节点分发情报,以通报战场情况和目标数据。

第二代地面站,也称之为普通地面站(CGS),属于第二代情报与电子战(IEW)系统。它可以将二次图像及其它传感器数据分发绘各战术指挥官,使他们对战场管理、情报和目标作战,具有一个全面的整体的认识。陆军的普通地面站将对从E—8C飞机接收到的雷达图像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再将分析结果分发、通报到所有旅以上单位。

名为地面站,实际上它可移动,不仅是地面和水面,而且包括空间。如普通地面站的设备,可装在C—130、C—141、C—17、C一5和CH一47D、CH—53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或直升机上,也可以装在水上航行的LACV—30和其它船只上,以及诸如LCU两栖舰或陆地上的平板运输车上,总之地面站的移动方式非常灵活。普通地面站***有6名操作人员,可一天24小时运转,不过每天约需要有1.5小时的系统预防性维修。

E—8C“联合星系统”飞机上***有17个系统操作员和1个领航/自卫操作员,此外还有驾驶飞机的4名机组人员。每个工作台都配备有先进的数字显示处理矾和高分辨率彩色图形监视器、键盘和通信终端,而处理机可迅速显示与更新地图、雷达数据及各种指示符号等。它是该系统的神经中枢,除控制雷达外,它还可对航空部队和远程导弹部队进行有效指挥。“联合星系统”采用保密的数据链和话音通信来分配和交换信息,其最重要的数据链是既保密又抗干扰的监视与控制数据链,用于将机上的数据传绘机动的陆军地面站。同时,地面站对战场情报的要求也通过这一数据链传输到E—8C飞机上。